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2014年度秀洲新区扎实推进城市建设
2015年1月7日 14:12 来源: 南湖晚报 晚报记者 曹起铭 通讯员 邵坚

   近年来,秀洲新区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2014年,秀洲新区、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进程,抓好民生配套、路桥管网、生态绿化等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晒出“成绩单”


  2014年,秀洲新区、工业园区完成城市建设投资42.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13.2亿元。保障房建设共投资2.1亿元以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投资3.4亿元。在市政配套方面,共投资4.5亿元以上。生态环境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以上。

    亮点捕捉 

  亮点一:

  嘉兴市应急备用水源(秀湖水库)工程

  站在自家安置房的阳台上,家住九里花苑的吴女士可以望见正在紧张建设中的秀湖,自开工建设以来,秀湖的建设进度就牵动着每个生活在周边市民的心,“听说秀湖明年就能建好,到时候我一定会常带孩子到秀湖边玩。”

  据了解,嘉兴市应急备用水源(秀湖水库)工程于2013年8月29日由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并于2013年12月12日发出开工令。

  工程开工建设以后,工程进展顺利。“截至2014年12月底,土方工程开挖完成,完成土方开挖252万方,堆坡造型完成80%。水工建筑施工两个标段于2014年9月1日开工,目前5个闸站全部进场施工,完成一半工程量。其他工程也将陆续展开。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26064万元。”秀湖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新区开发建设的“画龙点睛”之笔,秀湖水库工程计划到2015年3月土方工程和水工建筑工程施工完工,4月份组织该两项单位工程验收。验收完成后,水库蓄水。3月份绿化进场施工,计划8月份整个工程基本完工。

   
  亮点二:

  东升西路延伸工程

  沿东升西路向西,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对这条市区交通动脉的“延长手术”正在有序进行中。目前,东升西路延伸工程现已全面开工,这个秀洲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大手笔”工程预计将在2016年上半年全面完工。

  近年来,随着新区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新区与市区间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目前链接这两个区域之间的中山西路交通压力非常大,几乎呈饱和状态。今后新区的迅速发展,园区与市区的沟通和联系将不断加强,中山西路将无法承担所产生的全部交通流量。东升西路延伸段的建设,对秀洲新区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缓解中山西路的交通压力,提升片区吸引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三:

  秀洲新区北区生态园

  香樟、雪松、银杏、玉兰……一棵棵新种下的乔木迎风摆动枝条,秀洲新区北区生态园内绿意盎然。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据介绍,新区北区生态园绿化面积16.24万平方米,生态绿化投资金额占到工程总价的53.2%。

  目前,生态园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种植的植物品种包括银杏、香樟等极具观赏性的乔木,也包括各式姿态美观、气味芬芳的灌木和花卉。据了解,生态园植物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以保证夏季的树荫和冬季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主要种植常绿阔叶树种,并配置观花、观叶、观果及芳香树种,下层植物采用耐阴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营造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

    部门解读

  秀洲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局长钱彬彬告诉记者,2014年,秀洲新区、工业园区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安排,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进程。

  在规划管理上,秀洲新区规划建设部门重点对前期规划进行了修编完善工作。完成了新区一期范围内的控规修编调整工作;完成新区水系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新区北区控规修编调整工作,使整个园区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

  2014年,秀洲新区保障房建设共投资2.1亿元以上,建成面积35万平方米。九里村北区22万平方米安置房、秀圣路安置房、泾港花园二期安置房等近3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也已完成前期设计、报批,即将提交招标。

  与此同时,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投资3.4亿元。全面开工建设21万平方米光伏科创园、秀清邻里中心、秀湖实验学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等公建配套设施工程。投资近4.5亿元的新区科创服务中心项目也已完成施工设计。

  此外,在市政配套方面,秀洲新区共投资4.5亿元以上,竣工了瑞丰街、中港路、唯胜路、秀洲大道路面改造工程等道路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东升西路延伸工程等重要路网工程,嘉铜公路拓宽工程等也已在招标中。

标签:新区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