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记者从嘉兴市2014年度生态省建设和“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工作汇报会上获悉,去年,我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战略,实施“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三改一拆”和“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等行动,在生态市建设特别是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2014年,我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为优秀,这是自从我省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以来,嘉兴大市首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
我们一起来水治
劣Ⅴ类断面持续减少
主要污染物浓度在降低
年度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就像千米长跑,想“冲优”,越到最后越不能松懈。去年1月至7月,嘉兴大市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已经达到优秀,但8月和9月由于总磷浓度再次上升,致使前三季度考核结果又降为合格。为争取我市年度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市生态办在去年的最后两个月对全市县级以上出境断面水质改善情况进行考核。各县(市、区)经过两个月的奋力冲刺,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根据嘉兴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去年1月至12月,全市6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Ⅲ类1个(嘉善太浦河水厂),Ⅳ类20个、Ⅴ类30个、劣Ⅴ类16个,分别占1.5%、29.8%、44.8%和23.9%,与2013年相比,Ⅲ类、Ⅳ类、Ⅴ类分别增加1个、4个、3个,劣Ⅴ类减少8个;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为6.18mg/L、1.65mg/L和0.262mg/L,与2013年相比,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分别降低了0.2%、10.8%、24.9%。
往年,嘉兴大市的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年度考核均为合格,此次首次达到优秀,可谓连跳两级,这与去年我市紧紧围绕“五水共治”,大力实施“清三河”、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实施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等行动密不可分。
河道“三清三化”整治
打造市民亲水线
去年,我市围绕河道“三清三化”,即清淤、清障、清水,洁化、绿化、美化,打造了一条市民亲水线。全市共完成河道整治约800公里,累计完成河道绿化814公里,面积7980亩,新增河岸绿化400公里、绿化面积200公顷。对12800公里的河道实施保洁,保洁水域面积265.63平方公里,河道保洁率达到98.46%。
科技力量也成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去年,我市轮训了700多名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技术人员,与中科院和省科技厅建立战略合作,在嘉兴建设了150平方公里的中科院“五水共治”示范区。一年来,在市区二环以内的14条河道里种植了长度15公里的水生植物,河道水体修复与景观建设成效显现。
污水收集管网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基础设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了,治污效果才能有效体现。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新建污水收集管网566.7公里,完成141.7%;新增入网企业3395家,超额完成2500家的年度任务;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改造管网56.766公里;累计处理污水3.46亿立方米,完成COD减排11.3万吨,氨氮减排6795吨,分别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102.7%和113.2%。
此外,我市着力突围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截至去年12月1日,全市已累计拆除猪舍925.56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从2月底的288.97万头减少至120.83万头,减少了168.14万头。
“河长制”进一步完善
治水新生力量不断涌现
我市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不断对这项制度进行完善,去年更是进一步强化了河长治水机制。
过去的一年,各县(市、区)创新了“河道认领制”、“义务监督员制度”、“责任田、护河公约制度”等治水新机制,新增了一批“浜长”、“段长”、“公里长”、“堤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等治水新生力量。目前,全市共有市级河长17位、县级河长225位、镇级河长1455位、村级河长3468位,全市1.3万公里河道实现全覆盖。
经过为期一天半的考核,省督查组对我市过去一年的生态建设工作的评价是:嘉兴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战略,以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为抓手,以“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三改一拆”和“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等行动为载体,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以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努力打造了“水清岸绿天蓝、宜业宜居宜游、富饶和谐幸福”的江南水乡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