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秀洲加快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2014年12月23日 08:41 来源: 嘉兴日报

   “三级平台”打造“一站式”服务 组团作战法律服务近在身边

  
  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是服务民生、建设“法治秀洲”、“平安秀洲”的基础性保障。

  2014年9月,秀洲区委、区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将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并将建设重点落在基层,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供给水平为核心,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在秀洲,一个纵贯区、镇、村,覆盖政府、企业、村居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大网已经愈织愈密,推动着“法治秀洲”、“平安秀洲”建设,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级平台”构筑“一站式”便民服务

  由于房屋漏水,家住嘉禾绿洲的黄师傅与孙女士起了矛盾。经过运河社区调委会的几番调解,双方消除矛盾,重归于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化解矛盾,运河社区内的公共法律服务点还承担着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职能。“遇到拿不准的法律问题,我们通常还会向律师咨询。”运河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像运河社区这样的公共法律服务点,在秀洲区有142个。不仅如此,秀洲区还通过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确保这一平台有效运转。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目前,秀洲已经实现了村(社区)法律顾问100%覆盖。”

  在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全覆盖基础上,秀洲区整合资源,在全区5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面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走进洪合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大厅,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今年1月以来,秀洲区全面实行执业律师驻镇级中心值班制度,每周一,各司法所都会有执业律师“现场办公”,为群众答疑释惑。

  不仅如此,为有效实现上下联动,秀洲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还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区级平台优势,集结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领域精英,汇集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职能,在区级层面为群众提供综合型、窗口化、一站式的法律服务。

  目前,秀洲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每年平均提供各类法律服务2500件以上,接待群众3000人次以上,法律顾问每年接受法律咨询近2000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3000起以上。建构实体化平台之余,伴随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秀洲区还开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网,增设律师日常在线咨询、公证服务、法律援助网上申请等功能,并运用“秀洲司法”微博,“秀洲普法”微信等新媒体账号,令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到便捷的掌上服务。

  

  “五大体系”组团作战更利民

  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就是要让普通人习惯“法在身边”,囊括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内容的公共法律服务手册,走进了秀洲千家万户,润物无声向普通百姓传递着“有事找法律”的观念。如今在秀洲区,无论是政府工作,还是企业经营,小至邻里间鸡毛蒜皮,“遇事问法律”、“有事找律师”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已经深入民心。

  在为普通群众创造便利的同时,秀洲区公共法律服务也将目标人群定位到了政府与企业。2014年7月,《关于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正式出台,秀洲区各级政府部门都将逐步完成法律顾问聘任工作。此外,秀洲区积极鼓励规上企业聘请法律顾问,推进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

  秉着“矛盾无小事”理念,秀洲各行各业的调解能手们化解的件件矛盾,积累成了“和谐秀洲”的底色。按照三个“第一时间”工作要求,秀洲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提升纠纷化解能力。2014年10月又相继成立了区环境保护纠纷、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5个新的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进一步向“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工作目标。

  法律援助,让普通人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应援尽援只是基础,应援优援才是目标。“法律援助便民联系卡”、维权绿色通道、法律援助案件专家评估机制、案件回访制度、执业律师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制度等一项项细微举措的背后,是秀洲不断提升的法律援助质量。

  自“六五”普法实施以来,秀洲区深入开展“法律八进”,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渠道。如今,秀洲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法制宣传、法律服务都能在第一时间予以跟进。与此同时,秀洲区还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通过开展法制农民画大赛、“法治秀洲”书法大展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此外,进一步推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建“诚信守法企业”19家,“民主法治村(社区)”68个。

标签:政法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