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区农经局了解到,按照“有违必拆、上不封顶”的工作要求,秀洲区同步推进减量提质与转产转业,同推畜牧业减量提质转型发展。
创新机制 养殖管理常态化
这段时间,一封封生猪养殖证公开信送到了钱家桥、潘家浜、红联三村的农户手中,生猪养殖准入机制正式在这三个村开展试点。今后,凭核发的生猪养殖证养猪,从源头上控制生猪总量,将成为秀洲农村的常态。
根据《生猪养殖准入管理办法(试行)》,今年12月31日前,秀洲区将完成第一批养殖证核发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养殖证实行一年一检,对核发养殖证后,发现污染物直排、逃避检疫等情况的,将撤销养殖证,三年内不予再次发证。随着养殖证的发放,从明年1月1日起,秀洲区各村将全面收取生猪养殖污染防治费。
“新塍镇已经开展排污收费试点工作,探索养殖污染收费机制。”据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镇已购置3辆槽罐车,实行沼液集中运送处理,今年已收取排污费161.84万元。
在创新养殖证、排污收费等管理机制的同时,秀洲区进一步强化“拆旧堵新”机制,对拒不退养、不符合生猪养殖证发放、养殖污染、超范围超标准养殖的养殖户,停止供电、供水等服务,倒逼其退养、治污、减量。同时,明确禁止禽类养殖场、羊场转养猪、牛等家畜以及各类蔬菜水果大棚内搭建畜禽养殖设施等,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租赁、流转或承包行为,不得将地用于畜禽养殖或租给他人养殖。
此外,秀洲区建立区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各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建立健全畜禽防疫机构体系,并对生猪养殖实行网格化、“户籍化”管理,形成常态监管体系。
多措并举 转产转业多元化
“麦家村吴志根新承包土地36.5亩,拟种植水稻、藏红花、葡萄等作物”、“马厍小区杨增荣已承包25亩土地,准备种植桃子等果树”……摸清养殖户的转业意向和动态,及时给予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今年秀洲区抽调102名干部到场到户指导养殖户转产转业,建立结对带动、多向互动的转产帮扶机制,目前已帮助养殖户转产68人。
针对部分养殖户年龄偏大且无一技之长的现状,秀洲区通过8家劳务合作社,积极引导“5060人员在农业主体和大户从事农业生产。同时,秀洲区充分发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结对带动养殖户转产,不断拓宽养殖户就业渠道。
在帮扶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的过程中,秀洲区积极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企业吸纳就业补贴等各项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养殖户向农业等其他产业转产,对转产的养殖户优先立项、优先安排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通过加强政策倾斜,进一步明晰转产转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