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先进事迹介绍
2014年12月15日 13:44 来源: 秀洲新闻网

  嘉兴市秀洲区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现有干部职工12人,学历本科以上的9人,占总人数的75%;党团员9人,占总人数的75%;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7人,平均年龄34.33岁。秀洲区局办税服务厅主要负责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涉税咨询等业务,是纳税人检验税务机关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的窗口,也是征纳双方直接沟通的重要枢纽。
  2013年,办税服务厅以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号”、“满意单位”为契机,紧扣“优质、高效、文明”服务这一主题,充分调动岗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窗口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推进服务水平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健全制度,提高政治修养,拓展业务知识
  2013年,秀洲区局办税服务厅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提升了征管质量,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快捷,为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领导挂帅,全员行动,加强组织建设
区局领导始终把争创“满意单位”市级“青年文明号”摆在突出位置,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经常过问创建的具体情况并作出指示,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真正做到目标明确、管理到位、措施得当。
  年初区局精心制定了年度“满意单位”、“青年文明号”创建规划,提出具体目标、措施,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保证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在内部广泛宣传发动,人人谈想法、提建议、出主意,主动承担责任,在全局上下迅速形成了一股创建的热潮,为顺利开展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2、业务知识,思想认识,同建设共促进
  秀洲区局办税服务厅积极响应上级局的号召,组织好培训和自学,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既拓展了知识面,也深化了对业务知识的理解度。他们始终把加强理论学习和改进思想政治素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思想觉悟。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税务职业道德。加强廉政建设,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纪律。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为了不影响正常业务开展,办税服务厅将每周一中午作为集中学习时间,科室负责人及时传达市局、区局的工作部署,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及时解决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并对本周工作做好合理的计划安排,确保大厅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办税服务厅还结合十八大报告学习,加大对干部勤政廉政的宣传教育力度,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
  3、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优化办税体验
  建设规范化示范化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服务。一是在首问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导税人员队伍建设。二是推出了“连续工作制”,保证了办税服务厅全天候有工作人员接待纳税人。三是文明言行。将省局《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印发至每个窗口工作人员,规范言行。同时制定大厅的值班长制度、中午值班制度、管理员值班窗口等多项便民措施,得到纳税人好评。
此外,区局办税服务厅还结合省局提出的绩效考核目标,充实完善了《办税服务厅星级服务评比办法》,以每个岗位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工作表现、劳动纪律和工作业绩等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月度奖金挂钩,拉开奖金档次。依据窗口评价终端数据,对税务干部的服务质量进行评比,每月评选出1名“文明服务明星”,并明确了奖优惩劣的具体措施,充分调动了窗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了纳税人的办税体验。
  二、优质高效,美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作为国税机关的窗口,办税服务厅始终注重充分调动一线青年党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提升大厅办税环境,从软硬件等方面建设标准化办税服务厅,以党团员青年的示范作用推动创建工作。
  (一)青年文明号在身边,优化办税大厅整体环境
  政务公开:办税服务厅坚持“您纳税我服务,我执法您监督”的工作理念,推行政务公开。在大厅设置公告栏,公开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公开办理涉税事项服务承诺五十条等,公布监督投诉电话,设置举报箱。聘请多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纳税人为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代表,发放问卷调查,广泛征询、收集纳税人及社会各界对国税部门执行政策、廉政建设、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架设好国税与社会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
便民措施:整洁有序的环境能舒展纳税人的心情,整个大厅办税环境整洁、美观、便利,业务标志明显,配备了饮水机、桌椅、税收宣传牌、自助服务台,为纳税人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办税场所。大厅还配备了一个便民服务箱,购置了一些常备药品,以应纳税人不时之需。这些便民服务措施舒展了纳税人的心情,使征纳关系更加融洽。窗口人员仪表端正、大方,严格遵守服务承诺、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通过在大厅内合理安排窗口,尽可能地减少了纳税人的排队等候时间,保持良好的办公秩序,确保大厅工作的正常运转,让纳税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二)青年文明号在行动,打造群众满意办税服务大厅
  秀洲区国税局办税大厅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为载体,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纳税人,一切方便纳税人,一切服务纳税人”的服务宗旨,在服务上创新意,在沟通上讲和谐,在工作上求成效,不断探索为纳税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更快捷方便的服务、更简易流畅的服务等方式。
  结合市局提出的标准化大厅建设,办税服务厅积极进行内部整合,从环境上将办税服务大厅划分为“管理员值班”区、“一窗通办”区、“自助服务”区、“咨询辅导”区等四个功能区,从各个方面为纳税人创造出舒适的办税环境,使纳税人更加称心。
  在“智能排队叫号系统”、“纳税服务即时评价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多个部门配合、多重制度保障、多类人员参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由“纳税人维权之家”、“纳税人维权服务平台”和“纳税人维权服务保障”三大核心组成的“纳税人权利保障一路通”服务机制。定期组织召开评议会议,倾听社会各方的建议、意见,增强纳税维权服务互动性、经常性和实效性。推行全程承诺服务,对每项涉税事宜做到全程公开、全程承诺、全程承办、全程监控、全程跟踪。实行税企挂钩联系户制,做到重点企业专人联系,重点项目全程跟踪,优惠政策实时提醒。该机制的运行,对于维护纳税人权利和加强税务机关自身建设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纳税人维权意识进一步加强、纳税人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国税部门形象进一步提升。
  2013年区局办税服务厅又针对纳税服务新要求,结合“秀洲•金税”纳税服务品牌建设,提出“E+6”创新项目,建立起以“税企E线通”为平台,融合“一厅、一线、一机、一家、一队、一卡”六大资源的新型纳税服务格局,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全方位服务。一是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在巩固和完善既有服务的同时,推进“限时服务”、“免填单业务”等新服务内容;二是高度重视12366纳税服务热线转办单的落实工作,切实维护纳税人的知情权、陈述与申辩权等权利;三是在原有的自助申报、抄报税、网站浏览的基础上,在大厅设立了两台自助办税终端机,打通了全天候办税的通道,受到了纳税人的一致好评;四是构建“纳税人之家”服务网络, 开展“走百家企业,听千户意见”活动,走访重点税源户、领军人才企业,广泛征求意见,拓宽了资讯服务通道;五是成立“金税服务队”,开展现场税政咨询活动,组织税收政策业务培训,组织纳税需求调查,走访重点企事业;六是发放“维护纳税人权益党员志愿服务卡”, 搭建宣传和服务“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向纳税人提供有效的税法宣传和税收业务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新的纳税服务体系的推出,不仅形成了“高效、快捷、方便”的秀洲国税特色服务,也提高了办税效率和服务质量,在纳税人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国税形象。
  (三)青年文明号在延伸,走进群众深入基层
  每到税法宣传月,青年文明号成员走出大厅积极投入各类税法宣传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多角度进行税法宣传,让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精神深入人心。
  每到过年过节,青年文明号成员从来不忘扶贫助学结对户,其中已经结对10年的脑瘫儿童高洁在青年文明号成员帮助下,完成跟母亲一起到公园游玩的心愿,并且脸上渐渐有了符合这个年龄应有的灿烂笑容。
  三、搞好结合,深化争创活动,构建和谐国税
  办税大厅是国税工作的窗口,在大厅一线工作的人员大都为青年党团员。提高党青年团员素质,发挥党团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无疑是工作的重点。办税服务厅坚持把“争创活动”与构建和谐国税相结合,发挥党员、共青团的先锋示范作用,以党团员青年的行动推动创建工作。
  办税服务厅积极宣传税收政策,让纳税人切身感受国税是个征纳和谐的大家庭。在全国第二十一个税收宣传月中,积极开展税收宣传进学校、进社会、进农村、进市场、进企业,以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向社会传递国税动态、政策资讯和队伍建设成果。
  区局办税服务厅先后获得浙江省、浙江省国税系统、嘉兴市三星级、嘉兴市“巾帼文明岗”、秀洲区局三星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全省国税系统标准办税服务厅(第一批)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厅全体工作人员仍清醒地认识到,在创建“满意单位”市级“青年文明号”,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宏伟征途上,这还只是迈出了小小的一步,只有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将青春奉献给税收事业,才能打造出一支活力、团结、奋发、进取的队伍,树立一个作风优良、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国税窗口集体。

 

标签: 责任编辑: 沈培忠

秀州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