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竞技、群众体育共同发展 实现体育事业新飞跃
2014年11月26日 09:30 来源: 嘉兴日报 撰稿 李建华 沈洁

 

 

 


  
  在浙江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期间,秀洲籍的运动健儿大放光彩。秀洲籍选手在羽毛球、体操、足球、田径等项目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令人刮目相看,以16.17枚金牌数排名浙江省各县市区第22位,嘉兴市五县二区第1位。这个成绩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12枚金牌”的任务。

  对没有“三集中”少体校、没有综合性体育场馆、甚至缺乏专业教练的秀洲区而言,这样的成绩看上去似乎是个“奇迹”。其实,秀洲人在这背后做了有效规划、精心组织、资源互补等一系列工作,变弱势为优势。近年来,秀洲区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提升、蓬勃发展,实现了体育事业的新飞跃。

  整合资源

  展现秀洲体育新风采

  

  关键词:积极参赛

  2014年,秀洲籍运动员除在省运会实现目标外,还积极参加了市青少年田径、足球等十大项比赛,取得了团体总分1项第一、4项第二、2项第三和1项第四的好成绩,超额完成预定参赛目标。皮划艇、游泳项目在单项比赛中成绩有所突破,取得了2金、4银、2铜的成绩。

  同时,根据嘉兴市第二届趣味运动会参赛要求,秀洲区布点王江泾镇、油车港镇2所幼儿园,扎实开展赛前辅导培训,组队参加了网球、足球等5项比赛,获得了4项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三等奖。

  

  关键词:体教结合

  在一个没有“三集中”少体校区域,“市队校办”做法能有效整合资源,培养体育人才。目前,秀洲区共有两所“市队校办”学校,分别是油车港镇中学(跆拳道)和王店镇中学(男子足球)。通过开展项目训练,跆拳道项目在本届省运会中获得三银三铜的可喜成绩,男子足球更是获得青少年(乙组)的亚军,“市队校办”成效显著。

  在此基础上,秀洲区切实抓好新塍镇中学、王江泾镇中心小学这两所少体校分校业训工作。少体校业训人员定期到学校了解训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校教练员提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着力提高训练成效。同时,实施体育特长班“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宣传引导,推动体育训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为促进各个项目的良性发展,秀洲区在业余训练的管理上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对少体校分校、田径项目训练点和训练项目学校,在政策上加以倾斜和扶持,通过签协包分、年终考核的方式,落实经费、时间和人员。通过签协议形式制定一个合理的预期目标,以奖代补,确保训练经费。

  

  关键词:活力校园

  每年秋季,秀洲区各中小学彩旗飘扬、欢欣鼓舞,全体师生纷纷投入校运会和“体育节”。根据各自实际,各校分别开展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并组建校级代表队参加区级及以上各类比赛。

  通过积极创建市(县、区)级及以上的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实现“人人有体育专长、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力争形成小学、初中相衔接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体育竞技的发展,努力巩固和发挥各校体育传统项目的资源优势。

  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秀洲区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活动。体育大课间包含了秀洲区传统的“跑、跳、踢”比赛(跑操、跳绳、踢毽子),各校还根据自己的特色项目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足球联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锻炼方式。

  

  人人参与

  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

  

  关键词:全民参与

  2014年,由秀洲区教文体局主办的首届全民健身节在全区上下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新热潮。健身节参与人员涉及各个年龄层,达到了“政府主导、全民发动、广泛参与”效果。其中,老年组比赛包括太极拳、乒乓球、气排球、桥牌、门球等项目,成年组比赛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少年组比赛包括乒乓球、网球(短网)、田径、篮球等项目,每一个热爱体育健身的居民,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秀洲区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省市各级群众体育系列比赛,全国健身排舞大赛获团体舞一等奖、浙江省第二届全民健身排舞总决赛青年组自选曲目一等奖,规定曲目一等奖、第二届市民运动会踏白船(两条船分获第一、第三)……

  同时,区教文体局还与区残联共同主办秀洲区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组织选拔训练参加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配合区总工会、团区委等相关部门抓好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参加浙北片全民健身活动和省体育俱乐部夏令营活动等,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全民健身。2014年,秀洲区教育文化体育局荣获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关键词:体育惠民

  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体育基础设施。随着秀洲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也在逐渐提升,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人数迅速增多。面对公共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弱势和社会要求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呼声,秀洲区顺应民意,及时下发文件通知,让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此举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根据文件规定,学校开放设施种类包括田径场、体育馆、乒乓球室、篮球场、网球场、健身器材等室内外体育设施。众多体育设施的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优质的体育健身条件,为社区及企事业单位举办大型体育健身活动给予了硬件支持,不仅增强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丰富了社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而且使学校体育设施利用率大大提高,有效缓解了群众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

  在区教文体局的协调组织下,全区18所学校明确了相关职责,建立了警校共建、社区共建机制,确保学校体育设施正常有序地向社会开放。学校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办法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开放的设备定期开展检查维修,并制作标识牌提醒居民注意安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一年来,未发生一起人身伤害和冲突纠纷。

  

  关键词:团队建设

  老年体协、武术协会、钓鱼协会、排舞协会……近年来,和文体活动相关的各类协会组织渐渐成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主流。秀洲区加强协会建设,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健身爱好者,推动了各类项目在全区的普及和提高。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学校体育俱乐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各校通过建立体育俱乐部,开展集知识、健康、娱乐、竞技、兴趣于一体的多元或课外体育教育,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加强校际体育交流,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和挖掘了一批在体育健身领域崭露头角的特色人才。

  □图片由秀洲区教文体局提供

标签:体育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