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泾治水纪念亭记
2014年11月14日 09:11 来源: 嘉兴日报 怀国华   

  王江泾镇治水纪念亭坐落在王江泾长虹公园内,座北朝南,临水而建。东边是横跨京杭大运河上的长虹桥及始建于唐代的一宿古庵。纪念亭采用古建筑形式,红柱黄瓦、四角飞翘。正上方悬挂着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旭峥题写的“治水纪念亭”匾额,中间立了一块高2.4米(含底座)、宽1.2米的黑色花岗岩石碑。碑的正面刻着“王江泾集镇防洪工程碑”和题记,后面刻有为兴建集镇防洪工程而捐资的40多个单位和500余位个人名单,立碑时间为1996年12月。18个年头过去了,治水纪念亭虽经日晒雨淋,却仍像一个壮实的汉子,浩然挺立,成为长虹公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前段时间,我与《嘉兴日报》资深记者袁士中专程去王江泾参观了治水纪念亭。故地重游,特别亲切。袁士中即兴为纪念亭撰联一对,上联是“众志修得百年水安业旺”,下联是“群心募来万户人寿家康”。此联由我用楷书书写,已镌刻在两边的亭柱上。

  王江泾集镇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水网地区,地势低洼,河港交叉、湖荡众多、易涝易灾。自古以来,每当梅雨季节或夏秋台风时节,河水上涨,再加上游德清苕溪之水及太湖大量客水下泄,下游排水不畅而累遭洪涝灾害。

  据《嘉兴市水利志》记载,自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到1948年的1726年中,地区性的较大水灾就有383次。仅民国期间1911年至1949年的38年中,王江泾境内造成重大损失的洪灾就有15次之多。解放后,1949年至2010年侵袭王江泾境内的较大洪灾有22次。特别是“95·76”洪灾(1995年7月6日)和“99·630”洪灾(1999年6月30日),水位之高,时间之长,损失之重是十分惊人的。虽十多年过去了,但现在想来还是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1995年6月中旬入梅以后,嘉兴连续降雨,尤其是7月1日至6日大面积连降暴雨,累计降雨量达476毫米,王江泾河网水位急剧猛涨,高达4.39米,超历史最高水位。这突如其来的洪水,于设防本来就较薄弱的王江泾集镇来讲,无疑是一场沉重灾害。仅7月6日,一天降雨量就达90.2毫米,上午随着外河水位的迅速上涨,王江泾集镇全面告急,至下午2时左右,集镇临河堤岸被洪水突破,集镇区域内顿时成为一片汪洋。一里街水深过膝,两边商店及民房进水,南方丝绸市场半数以上的仓库受淹,市场无法正常营业;镇上不少居民房屋进水,工厂企业受淹,千家万户的家庭织机,顿时鸦雀无声;农贸市场受淹,学校受淹,粮库进水;当时的王江泾镇中心小学四周一片汪洋;周边的农田及渔塘都白茫茫与外荡连成一片,损失相当惨重。由于部分主要道路受淹,交通中断,特别是北虹路,在济阳路与北虹桥之间的路段水深齐腰,行人与车辆无法通过(也是通往荷花、田乐、南汇的必经之路),一些单位和部门不能正常上班。有热心的群众去弄来几条小船作为渡船,在北虹路上往返撑渡,以解过往行人一时之急。

  在“95·76”洪灾面前,王江泾全镇上下同心协力抢险救灾,力争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尽管如此,据统计,此次洪灾造成郊区直接经济损失还是高达2.14亿元。

  洪灾过后王江泾人痛定思痛,为免遭再次洪涝之苦,党委政府决定在王江泾集镇兴建20年一遇的防洪工程。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缺乏资金,经水利部门匡算,建成集镇防洪工程大约需要建设资金160万元左右。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于是镇政府组织力量,全面动员,广泛发动受益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市场老板积极捐资,机关干部带头捐款。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采取政府出一点,有关部门支持一点,群众捐助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资金基本筹措到位。工程于1996年3月动工兴建,同年7月初竣工。正好赶在这一年洪水上涨前完工,真可谓当年建设当年受益。正像碑记中所记载:“……一九九六年初,镇党委政府发动全镇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在郊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筹集人民币壹佰陆拾万元,于一九九六年三月破土动工兴建防洪工程,同年七月竣工。防洪工程总防洪面积一点五平方公里,投工二点五万工日,建成镇北、镇中、镇南水闸三座,镇南、南雁排水站二座,小型应急排水站三处,铺设排水管一公里,三闸二站,有二点五公里围堤相连,围堤吴淞标高五米。瞰望三闸二站,长堤蛇舞,石坡坚围,人民安居乐业。王江泾防洪工程建成,是党和政府为民造福之壮举。特此勒碑以志纪念。”

  事隔三年,当“99·630”特大洪灾袭来时,水位高达4.89米,比“95·76”洪灾还要高出50厘米。在如此高水位下,造成相邻的王江泾双北圩西雁荡圩堤严重溃堤,洪水殃及王江泾集镇。但集镇区内除个别地方有少量进水和积水外,大部分区域安然无恙。

  18年过去了,连年来,随着嘉兴北部地区地面沉降的加剧,原有的防洪设施效果局部减弱。但王江泾集镇防洪工程在历届政府的重视下,多次进行改造和加高加固,修复了水毁工程,防洪功能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建成后已经受过多次较大洪灾的考验。如今的防洪工程虽不能说是固若金汤,但也足够能抵御像“99·630”这样的特大洪灾。

  《闻川志稿》有诗云:“此地连吴越,曾传几战争。如今风浪静,花鸭自呼名。”时光在慢慢地远去,旁边的大运河不时在迎送着南来北往的行舟。王江泾的集镇防洪工程,正在积极地发挥着它防洪抗洪的重要作用,并在继续守护着这方土地及这里的人们。长虹公园中的治水纪念亭,是王江泾诸多治水工程中的一个缩影,成为了人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标签:治水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