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高校等级划分之弊
2014年11月14日 08:47 来源: 嘉兴日报 晏 扬

  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近日,这样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发酵。对此,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称,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今后将加强顶层设计,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我国高校是分等级的。最高等级是9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复旦等;其次是“985工程院校”,目前有几十所;再次是“211工程”院校,共有100余所;再往下是普通二本、三本院校。将高校划分为多个等级,有利有弊,尽管教育部官微澄清了传言,但对于高校等级划分之弊,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

  一是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985工程”、“211工程”不只是一个头衔或一项荣誉,更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教育投入有限,名校多分一杯羹,普通院校就少分一杯羹,以至于高校之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固然让少数名校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代价是更多普通院校的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甚至出现“生存危机”。与此相对应,当名校的学生享受着“高大上”的教育,普通院校的学生却感觉自己像是“后妈生的”,不公平感乃至自卑感油然而生。

  二是加剧了高考竞争,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现在全国高考录取率已达70%以上,但竞争比过去更加惨烈,为何?因为现在考生拼的不是考上大学,而是要考上名校,“非985不上”、“非211不上”云云,高校等级划分给高考竞争火上浇油。结果,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威力反而在加强,拼升学率、拼考上名校的人数仍然是各中学的奋斗目标,填鸭式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被抛诸脑后,学生的负担始终减不下来。

  三是导致“院校歧视”,不利于促进就业公平。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非985、211毕业生不要”,这种“院校歧视”是就业歧视的新变种。尽管教育部、人社部一再出台禁令,但“院校歧视”依然愈演愈烈,连一些学校招研究生,也要求必须是“985院校”、“211院校”的本科毕业生。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自从有了高校等级划分,招聘市场上便逐渐有了“院校歧视”,当人们指责用人单位把高校及毕业生分成三六九等时,殊不知,行政权力主导的高校等级划分,何尝不是把高校及毕业生分成三六九等?

  世界上有那么多名牌高校,却从没听说被政府划归某个等级。高校是不是有名、属于哪个档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完全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由官方说了算。高校等级划分究竟利大弊大,该何去何从,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标签:高校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