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教育天地
“大学先修课”别成另一种应试教育
2014年11月6日 08:44 来源: 嘉兴日报 张枫逸

  前不久,由中国教育学会发起,全国64所高中开始试水大学先修课(CAP)。大学先修课主要针对准备就读大学的高中学生开设,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预先修习大学课程,并通过考试获取大学学分。

  大学先修课属于舶来品。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在高中开设了大学水平课程,高中生可以在完成高中课业之余,先修大学课程并把学分带入大学。如今,对于全国64所高中试水大学先修课,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寄予厚望,认为这为解决基础教育应试倾向过重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的“大学先修课”似乎正在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

  首先,大学课程是丰富多彩的,美国的大学先修课包括历史、物理、经济学、人文地理等多门课程。相比之下,国内版大学先修课只有微积分、大学通用英语和线性代数三门,不仅科目单一,而且都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美国的大学先修课更注重能力培养,除了考试,学生必须阅读教师指定的与课程有关的书目,参加很广泛的研讨班、讨论课。而在我国,先修课更多扮演的是“高考跳板”的角色,比如北京大学规定,先修课程成绩作为自主选拔录取申请材料阶段的加分因素。在这一“指挥棒”的驱使下,必然有不少学生无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完全为了增加自主选拔的“砝码”而学习先修课。再次,学的是大学课程,上课的却是高中老师,而这些浸淫应试教育多年的老师,往往习惯于照本宣科,能否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和应试模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和备受诟病的“幼教小学化”一样,“高中大学化”也折射出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起跑线焦虑”,总希望能抢先别人半个身位。殊不知,一味追求知识灌输,很可能违背了教育规律,欲速则不达。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个阶段的课程都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而精心设置的,高中生盲目抢学大学课程容易“贪多嚼不烂”,不仅大学课程学不深、学不透,还会影响高中的学业。即使在有着60多年先修课历史的美国,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由于学生和家长越来越把先修课学分视为进入名校的入场券,高校不得不开设越来越多的数学和英语基础课程,专门给新生补习他们本来应在高中完成的课程。

  与其让高中生学习大学先修课,不如丰富高中选修课,增加社会实践课,从而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充实生活阅历。相比早学一两年微积分、线性代数,这些更能让他们受用终身。

标签:教育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