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牛奶河”,污水去哪了
2014年11月3日 08:51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杨 洁

  本报讯 昨天一早,肖金珍拎着菜篮子轻快地走出家门,下几步石阶,就来到门前杨柳港河边。她蹲下来洗菜,惊得一群小虾倏地弹开,瞬间没了影儿。“整治好几年,现在大家又能在河里洗菜钓鱼了!”她感叹着,镇里下大力气将沿河喷水织机污水全部收集入网,才让全村人告别了“牛奶河”。

  “衣被天下”的纺织名镇王江泾有5万多台织机,每天产生约10万吨废水,COD严重超标的乳白色污水流入河网,制造了众多“牛奶河”,生态形势严峻。范滩村杨柳港就是其中一条,过去垃圾随处可见,每到夏天发黑发臭,沿线100多户人家意见很大。“沿河有58台喷水织机,今年上半年34台实施入网,其余关停淘汰。”范滩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水说,阻断了污染源,再结合清淤、换水、净水、绿化等工程,使杨柳港焕然一新。“‘找回清澈河水,找回儿时记忆’,你看,我们做到了!”指着墙上的大红标语,他高兴地说。

  不再排入河道,那么污水去哪儿了?记者在范滩村附近的一座织机污水处理站看到,大量浑浊的污水源源不断流入处理池,经过加药、沉淀、气浮处理等环节,透明、无臭的净水从出水口哗哗流出。“经过处理后,水质可达Ⅳ类,每毫升水的COD浓度达到60以下,完全符合排放标准。”该处理站负责人介绍说,但这些出水并没有被排入河道,而是再次通过回用水管流入附近3家企业,全部实施中水回用。

  “‘污水入网—集中处理—企业中水回用’循环模式,进一步减少了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王江泾治水办副主任郁海华说,这项全新治污探索通过引入生态有偿服务机制,达到了“多赢”效果:织机户缴纳一定入网费用和污水处理费,生态环保观念不断加强;企业使用回用水比直接从河道取水更便宜,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保护了环境;污水处理站实施市场化运作,引入企业运营,减少了政府投入,运行可持续。

  据了解,近年王江泾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拳治污,借“五水共治”契机更把今年定为决战收官年。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投资超2亿元,建成20座污水集中处理站,铺设240多公里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总处理能力达14万吨/天,累计完成织机户入网1852户50312台,淘汰散户织机4030台。其中,5座污水处理站实现了中水全回用零排放,回用废水约3万吨/天,一年可节约水资源100多万吨。而这种市场机制下一步将在全镇逐步推广。

  如今,“牛奶河”在王江泾难觅踪影。几天前,该镇正式入选2014“治水美镇·浙江样本”50强。

  微评改革

  Daiju12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江泾能从一个遍地“牛奶河”的工业重镇变身为“治水美镇”,关键就在于引入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源头活水。“五水共治”实质是一场经济与生态改革,它需要铁的决心和魄力,更需要务实创新的办法,王江泾污水处理后回用的市场运作就是很好的探索。希望今后在科技、工程、机制等方面有更多创新突破,让我们都能找回记忆中的那弯清流。

  fanfan@fanfan:我们正处在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它要求我们克服传统工业思维的弊端,更加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环境。要GDP还是要美丽家园,抉择必然痛苦,转型必定艰难,王江泾的成功转型让我们充满信心。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信不断深入的这场“绿色革命”,能带领我们一起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标签:治水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