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简称“小农水”)意在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但在山东省商河县,投资数千万元的小农水项目,当地政府宣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却未经使用就大面积报废。
商河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县,“小农水”算得上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惠及民众的大工程。可是,中央财政投资数千万元的项目,还没有使用就报废,沦为“干涸民心”的摆设工程。据当地农民反映:“刚建成时一刷卡,机井嗡嗡响,就是不出水。个别井出水跟牛撒尿差不多,量小还断断续续,灌溉根本指望不上,建成后就报废了。”
“牛撒尿式”出水能顶多大的事?这样的水利工程,能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吗?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可是“牛撒尿式”的形容多么形象具体,这又该让多少部门和官员感到无地自容呢?更吊诡的是,这样的豆腐渣工程,验收等次居然是“优秀”,还被予以通报表扬,并加大了资金补助力度。这是不是更令人感到“出离的愤怒”?实在令人好奇,如此“小农水”工程到底是怎样通过验收的?
每一起“干涸民心”的工程背后,或多或少都隐藏着权力腐败,这是很多事实都证明了的。前不久,江西九江市成立专案组,成功查处了以该市水利局原党委书记、局长裴木春为首的一批腐败分子,抓获水利系统“水鬼”158名。裴木春在担任九江市水利局长期间,竟然将多个水利项目交给木匠出身的高某。为此,媒体写打油诗戏谑道:“行贿受贿如乱麻,百人窝案一朝发。只要关节通到位,木匠也能修水坝。”
那么,商河县的“小农水”管道中,是否也奔流着不为人知的腐败暗流?熟悉“小农水”项目的工程师称,只要按规范分别进行稳定流抽水试验和全系统运行试验,就不可能刚建成就报废。他分析认为,商河县“小农水”工程的质量问题,应该是偷工减料导致井深不够、成井工艺不合乎要求、机泵配套不合理、管道材质低劣等。
这名工程师的分析是否有理,需要相关部门的权威调查结果。若事实果真如此,就要严厉问责相关负责人,给伤心愤懑的当地农民一个交代。同时,我们也有必要追问一句,类似这样的豆腐渣“小农水”项目,全国是否仅此一例?是不是需要借此契机,对全国水利工程来一次全面的“体检”呢?
农民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小农水”竟成豆腐渣工程,不管有关部门怎么往自己脸上贴金,都变不成“香饽饽”。这样的劣质工程不仅糟蹋了财政资金,而且败坏了当地政府的形象,伤透了农民的心,实在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