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新塍是怎样的风貌呢?近日,在新塍镇能仁寺的外墙上,一幅大型壁画以浓郁的色彩和简练的线条,再现了昔日新塍古镇的繁华风貌。据了解,这幅壁画长18米,宽2米,是由新塍镇63岁的退休老干部陈培明历时50天,以新塍镇文化站蒋健的底稿为基础放大数倍而创作的。
站在这幅壁画前,给人以大气蓬勃之感,整幅画中弥漫着盎然春意。“人家枕河,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楼宇藏匿在碧波葱郁之中,悠悠古镇环水而建,在庸庸闹市之外透露着丝丝清雅出尘,铺就出江南水乡的传统格局。能仁寺、小蓬莱、千年银杏、问松桥等古迹皆在画中可寻,陈培明还特别以文字标注出了诸多地名。“古镇若要生动就必然少不了人的存在,所以整幅壁画中还有人在放风筝、划船、祭祀……”陈培明说,新塍特色的诸多民俗活动也在壁画上有所呈现。
陈培明告诉记者,当他拿到蒋健创作的《江南水乡千年古镇新塍风貌图》时,那是一张长7米、宽1米的长卷墨稿,如何更为生动且有渲染力地对墨稿进行放大数倍,而且还要在墙壁上进行绘画成为他所面对的难题。“相较于黑白的墨稿,彩色的肯定会更为鲜艳醒目一些,而春天的色彩又比较丰富,所以我将壁画设定为春天的新塍古镇。”陈培明告诉记者,在黑白墨稿的基础上,他丰富了画面色彩,并增添了天空之景,营造出辽阔之境,给人大气蓬勃之感。
“其实这幅壁画并非我一人之力,蒋健创作的墨稿耗时将近6年时间才完成,若没有他的墨稿,今天的壁画也难以完成。”陈培明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蒋健便开始绘制新塍古镇风貌图。据了解,当时蒋健翻看了诸多的新塍史料,并且依据诸多新塍古镇老人的回忆对初稿进行修改,历时两年才完成了《江南水乡千年古镇新塍风貌图》的初稿。2006年起,蒋健又耗时3年对初稿进行细节上的打磨润色,直至2009年夏天才最终定稿。
此外,在陈培明创作壁画的50天时间里,不少长居古镇的老人作为“活的历史书”,为陈培明提出了诸多可行的修改建议,依据老人们的回忆,陈培明有借鉴地对壁画进行了修改。
据新塍镇文化站站长高云华介绍,接下来新塍还计划将新塍的名人和特色美食“搬”上墙壁,让市民游客从画面中便能感知新塍的浓浓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