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精致论高低。
去年以来,瞄准“美丽县城”,行进在从“小县大城”到“小县名城”路上,“童话之城”云和经全新的规划,提出了“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的全新目标。
破题之初,紧紧把握住“三改一拆”的大机遇,1月9日,云和召开了“创建无违建县”动员大会,率先打响了“无违建”的攻坚战,并明确设置了三个清晰的节点:
3月底之前,全县80%的违法建筑完成处置,70%的乡镇街道达到“无违建乡镇(街道)”标准,全县达到申报“无违建县”的基本条件,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无违建县”验收申请。
5月底之前,全县90%的违法建筑完成处置,90%的乡镇街道达到“无违建乡镇(街道)”标准,全县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年底前,争取创成全省第一批“无违建县”。
对于“全县74%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的云和来说,难度之大、时间之紧不言而喻。为此,在目标设立之初,县域内外的不少人均称之为“不可能的任务”。
如今,已近尾声。云和“无违建县”的创建之路走到了哪一步?实现了“无违建”的基本目标么?
两座城门,一片清爽
云和全城无成片违章建筑
金龙鱼区块在云和城的西面,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上城门区块。大庆寺区块就在云和县政府的旁边,是典型的老城区。不过,沿着大庆寺再向东一小段,就会看见一座老城门。为此,云和人也称之为下城门区块。
直到去年之前,这两个区块都还是违法建筑的“重灾区”。
因为这两个区块,无论是打西边从龙泉来,还是从东边自莲都来,一进入这座城市,迎面而来的就是大片的杂乱无章。
但是,现在,“两座城门”彻底变了样。
3月25日早上10点,记者来到金龙鱼区块,放眼看去,雪白的围墙内,100多亩平整好的土地静悄悄地沐浴在春日暖阳下,生机勃勃。
云和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叶晓彬介绍说,根据规划,未来这里将成为具有商住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区块,建设欧式风格建筑,体现“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规划思路的“新童话”形象,并连通浮云溪水景观飘带,为云和构建“一轴两区”的城市空间布局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区块主要功能有精品住宅、商住办公、商业休闲等,扣除蓝线、绿线、道路建设后退线后可用于开发的面积约100亩,可建建筑面积约12.23万平方米。预计完成开发后价值大约10亿元。
与此同时,昔日杂乱无章的大庆寺东侧区块,闹哄哄的场面一去不返。留在这里的,只剩下数十株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以及大片待开发的土地。在未来,这里将成为云和的精致小区。
“两个城门一片清爽,整座云和城内,再无成片违章建筑集中区。”叶晓彬说。
支撑起这个论点的还有白洋墩区块。
从丽龙高速下云和出口,抬眼就能看到白洋墩区块。与上、下两座城门截然不同,这里正在热火朝天地建造农民公寓。
指着“迎宾大道”边上的村庄规划图,白洋墩一位村民说:“ 8月份,70多户房子就能建好。全村400多人就全部搬入新家。到那个时候,村里再没有破旧无章、乱搭乱建的老房子。我们村再不是违法建筑的集中地,而要力争成为美丽云和的代言村。”
除此之外,3月31日,云和完成了象山大徐区块违法建筑整片拆除,面积达4.3万平方米。到了4月底的时候,拆除贵溪区块20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将是云和啃下的新一块“硬骨头”。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杂居在这里的几百家锯板厂、玩具加工厂都将迎来一次大清理。
“今年以来,违法建筑在云和全县,新的零发生,老的处理率超过70%。率先迈出创建步伐的云和,率先实现了‘无违建县’的两项硬指标。”云和县副县长何洪港说。
在最艰难中成功破局
无违建中的“云和速度”
成绩的背后,是在“无违建县”创建进程中闯出的一个“云和速度”。
金龙鱼区块,是云和县单体量最大、情况最为复杂、整治难度最高的区块之一。在“无违建县”创建中,从2013年6月7日开始整治到7月29日彻底拆除,云和仅用了53天时间,就完成了7.8万平方米违法建筑的拆除。在这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共计59家违章搭建的小作坊被拆除,平均每天1.1家。
大庆寺东侧地块是云和县的棚户工厂集中区,主要由浮云街道红光村村民搭建简易棚,并出租他人使用,共有违法建筑面积35280平方米。涉及木制玩具、轴承和石料加工等7个行业、43家个体经营户,是县(市、区)第一批“十先拆”典型之一。
去年9月初,云和县组织各部门对大庆寺东侧地块实施集中拆除。由于各责任整治单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绝大部分违建经营户都已腾空搬迁,大庆寺东侧地块的自行拆除率达到93%,集中拆除工作顺利完成。
有了这些不可思议的速度,云和实现了两个“全市第一”。
截至今年4月4日,云和共拆除违法建筑52.25万平方米,人均拆违面积达到4.67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完成“三改”61.76万平方米,人均改造面积达到5.51平方米,再次位居全市第一。
而从全县来看,云和168个行政村中,112个已经达到“无违建”标准,95个通过“无违建村”申报和考核验收;10个乡镇街道中,3镇3乡已基本达到“无违建乡镇(街道)”标准。
愈发凸显这个速度来之不易的是,云和创建“无违建县”的现实困难。
2001年,针对山多地少、村多人少、县小而县城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的实际,云和提出并实施了“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十三年来,云和在“小县大城”的创新道路上绚丽成长,并收获累累硕果:“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也被广为关注,入选浙江省十大发展模式,并获得“2012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
但不容忽视的是,“小县大城”的进程中,必然要推动农民向县城转移、向市民转化。
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云和全县74%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95%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92.5%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
一方面,是大量农民住进县城,但在生活习惯养成上还与真正的市民相差较远;另一方面,木制玩具产业是云和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上下游产业链来支撑。
大批外来人口的涌入,以及与木玩产业配套的小锯板厂、小玩具厂等家庭式加工作坊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房屋出租,经济利益导致群众圈地建房、搭棚赢利,造成违法搭建现象多发。
据初步统计,从1987年到2013年,云和全县共有违法建筑1853户,违法面积43万平方米,违章棚区76.8万平方米。
在最困难中成功破局,华丽转身,云和县委书记张建明说:“‘三改一拆’给云和建设带来了最好机会,我们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为以‘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为理念的城市建设开路。”
开门抓拆违、开门创无违
疏堵结合迎来全民共创热
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
这是云和何以率先迈出“无违建”的创建之路,并创下“云和速度”的最坚实根基。
对此,云和县县长叶旭勇的解读是:“疏堵结合,全民参与,‘无违建’成了云和的民心工程。”
去年以来,云和以集中连片违法建筑的综合整治和改造为突破口,以县乡村三级立体巡查、违法建筑情况日报告、信息报送和监管责任追究等制度为保障,强力推进违法建筑的“控新”、“治旧”工作。
“这套工作机制,保证了云和全县违法建筑‘应拆即拆’、‘应拆尽拆’。”何洪港说,“开门创建则发动了全县所有部门干部职工,疏堵结合更是迎来了绝大多数百姓的真心拥护。”
构建出这套“疏堵结合”机制的是云和因地制宜出台的三个规范文件:在4.1平方公里的县城核心区,暂停农民审批建房;在22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控制建房;在中心城区以外,实行适度建房。
而且,为了真正把便利留给百姓,云和还探索出台了一套“建房备案制”:符合条件建房的农民,只需到相关部门完成备案,便等同于通过审批。
对于这套机制,叶晓彬的一句话解读是,“以前是对农民说,这里不许建。现在,我们告诉农民的是,哪里可以盖,应该怎么盖。”
为民利民之下,云和百姓拥护“无违建”,参与“无违建”的热情瞬间被调动起来。
新年刚过,云和县石塘镇西滩头村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平整路基,实施房屋立面改造。开启了无违建乡镇创建的攻坚战。
3月21日,当记者来到已经通过考核验收阶段的石塘镇双港新村时,发现昔日花坛里用水泥砖堆砌的简易窝棚不见了,道路也变得宽阔整洁了,在“无违建村”创建的宣传动员下,村子里的许多村民自发地拆除了自家的“鸡窝”,用实际行动支持“无违建村”创建。
据统计,今年1月中旬启动违法建筑处置以来,已完成处置1474户,处置率达79.55%。安溪乡、雾溪乡的处置率更是率先达到100%。
值得一提的是,和谐拆违的理念已在云和深入人心。在整个创建过程中,云和没有发生一起赴省进京的上访事件。
如今,在云和县城,“无违建”宣传单和市民行为习惯编成小册子,几乎出现在每家案头。行走在云和县城,遍布全城的引导员会微笑着劝阻市民的违章违规行为。对此,云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饶钦英说:“现在,‘无违建’初步出现在城市建筑中。未来,我们还希望把‘无违建’牢固树立在每一位市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