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金(左)在家中接受嘉兴电视台记者采访
陈阿金,洪合镇人,民营企业家,1984年开办原嘉兴市郊区第一家个体股份制企业良三仪表五金厂(随后改名为良三微型机床厂),1989创办如今的峰佳吉晨实业有限公司,在微型机床制造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近日,记者在陈老的寓所见到了他。要不是陈老的女儿介绍说陈老今年已79岁高龄,记者根本无法看出面前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已年近八旬。陈老是嘉兴最早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一路见证着嘉兴的变化与发展。
人总是要有一点奋斗精神的
1983年,时年48岁的陈阿金在两个不眠之夜后,毅然放弃了桐乡县石门仪表厂的铁饭碗,辞职下海了。
辞职后,陈阿金贷款5万元,建起了24间厂房。1984年11月,陈阿金向当地工商主管部门申请开办了良三仪表五金厂(随后改名为良三微型机床厂),这也是当时原嘉兴市郊区第一家个体股份制企业。
48岁,这在很多人眼里已是知天命之年,问陈老当年是出于何种考虑毅然放弃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时,陈老的回答简短有力:“只是想奋斗一下,人的一生总要有点精神。”就这样,陈老开始了自己的办厂生涯。
万事开头难,开业时的全部家当只有车床3台,刨床2台,钻床2台,铣床1台,条件十分简陋。工人都是附近的农民,对生产一窍不通,至于生产高精度的仪表车床更是不知从何下手。陈阿金那阵子可真是忙坏了,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讲解,不分昼夜地操劳。几个月下来,人已瘦了一圈。即使再苦难也从没想过要放弃,陈老说,既然选择了,就得走下去,没有退路。
政策一年比一年好
当时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远没有现在开放,想要突破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尝试新的发展,这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不敢触碰的,因为极有可能会有不好的结果。
厂子是办起来了,但陈阿金的担子也重了,特别是精神上的包袱也很大。由于当年时代背景的特殊性,陈阿金一直有两个担心,一是花钱买个资本家的帽子,害了子孙后代;二是办实业,自己虽有技术和销售上的基础,但经济上的风险依旧很大。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富民政策有了新的调整,这对陈阿金来说,意味着希望。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以前学过的机械技术,闯出一番天地。
陈老回忆说,1987年和1988年是最不平凡的两年。这两年国家的政策逐步明朗起来,开始鼓励个体经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正是因此,使得陈阿金的工厂发展得顺风顺水。到了1988年,工人已经由建厂初期的七八个人增加到了100多人。1989年《公司法》一出台,陈阿金当即注册办理了如今的峰佳吉晨实业有限公司。
企业不创新就没出路
市场就是战场,早在1985年,陈阿金就通过开发新产品和代售联销为企业打开了局面。企业一改产品单一、路子狭小的不利局面,扩大了生产,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发展可谓顺风顺水。
企业发展起来后,陈阿金决定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也正是靠着创新为先的理念,几十年来,企业一直驰骋于机械制造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壮大。
30多年过去了,当年与陈老一道创业的很多企业已不复存在,然而陈老的企业却依旧在市场的大潮中勇进。
陈阿金寄语:企业发展一定要创新,团队更要团结,现在嘉兴的私人企业占到了90%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是要瞄准市场,开发新产品,不断地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更要居安思危,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