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遥远的嘉兴,南湖之畔垂柳依依,红船起航。这样的美景,已成为很多沙雅人心中最熟知的“江南印象”。而红船旁的人们,整个社会齐动员,情系沙雅,大爱无疆,这也成为很多沙雅人心中最温暖的“嘉兴情结”。
曾经的千山万水,如今的心手相牵。嘉兴和沙雅,一个是江南水乡,一个是塞外明珠,地图直线距离3700公里,飞机路线4300公里,火车行驶5100公里,如今,却因为浓浓的援疆情谊紧紧联系在一起。
3年来,43名干部人才的援疆工作,在点滴行动中深化为红船精神的弘扬传递,红船品牌在南疆叫响;1000多个日子里,一项政府的行动,更演变成两个城市的互动,嘉兴有关部门、企业、市民齐心协力援沙雅,合作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南湖翠柳万千条,红船精神耀边疆。”《新疆日报》曾用这样的诗句,高度评价嘉兴援疆工作。
红船品牌在沙雅叫响
“弘扬红船精神,共创跨越发展。”在嘉兴市援疆指挥部的墙上,这样一排红字鲜艳夺目,是目标,更是使命。“要把每一个惠民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嘉兴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祁海龙提出,每建一个项目,就要在沙雅树立起一面旗帜。
“我喜欢新学校!以前是黄黄的光土地,现在是绿绿的草地……”记者近日走进沙雅县嘉兴第一实验小学,9岁的维族小姑娘热汗古丽·衣米提开心地告诉记者,新学校的很多方面都让她特别喜欢:漂亮的教学楼、大大的图书馆、红色的塑胶跑道、每人一台电脑的微机室、有36种乐器的音乐室、能放很多课件的“班班通”……“比以前‘老二小’好多了!”
她所说的“老二小”是沙雅县嘉兴第一实验小学前身被合并的5所学校之一。在下乡走访中,沙雅一些农村教学点条件之差令嘉兴干部们震惊:低矮的土坯房、破烂不堪的桌子,这些教学点点多、分散、规模小、教学质量差……“能否通过教学布局调整优化,让农村娃娃也能享受城里的教育环境?”嘉兴干部再次将红船旁的“嘉兴经验”引入沙雅。他们一所所村小挨个走访,本着老百姓愿意、村里同意的原则,合并“老二小”及4所村小,并开工建设嘉兴全额投资的“交钥匙工程”——沙雅县嘉兴第一实验小学。
去年9月,当沙雅的家长们第一次带着孩子走进这所美丽、现代化的新学校,所有人都激动万分。最好的老师竞争上岗,学生以进该校为荣。更让师生家长们惊喜的是,嘉兴把先进的管理经验、教学理念根植于沙雅,创新模式的双语教学在全县民族学校名列前茅,这里还成为向全县教育系统输送教学骨干的培养基地。“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是沙雅学校的标杆。”沙雅县教育局局长张树峰说,这所学校使沙雅的办学水平跨越了至少10年。
“你们建的学校在沙雅是最好的,在整个阿克苏也排在前列。”阿克苏地委原书记黄三平在视察沙雅县嘉兴第一实验小学时感慨地说,走进学校,就能感受到浙江人重视教育,浙江人教育理念很先进。
一个项目就是一面旗帜。在学校门口,石碑上“嘉兴援疆爱洒民生”8个大字熠熠生辉。立碑之初,祁海龙特地叫人在介绍文字的下方留出一行空白:“我们希望在最后补上一句话:该项目获得自治区建筑工程最高奖‘天山杯’。”如今,这个信心满满的“军令状”已圆满完成,该项目已正式通过验收,荣获自治区建筑质量最高奖——“天山杯”。而此前,沙雅维吾尔医医院嘉兴医务楼已捧回全国新一轮援疆项目中的第一个“天山杯”、“钱江杯”。由于该项目底下土质为留沙,为了确保建筑质量,大楼1000平方米的地基上密密麻麻打了1221根碎石桩……在沙雅乃至整个南疆,“嘉兴建造”赢得了“又好又快”的最佳口碑。
“红船使者”的故事传诵边疆
一个援疆工作者就是一个红船精神的使者。首创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嘉兴创造的每一个“沙雅第一”中,体现在创造性地将嘉兴经验移植沙雅的努力中……而奋斗、奉献精神,则生动地体现在每个有血有肉的援疆故事中。
援疆期间,祁海龙的母亲病危,他却因为工作忙、路程远,赶到家时母亲已过世。未能最后尽孝于床前,成为这位刚强汉子心中永远的隐痛。
援疆干部唐海滨,把怀孕的妻子留在嘉兴,他只能带着思念只身赴边关;女儿出生了,他匆匆回家看一眼,又咬牙把襁褓中的婴儿丢给妻子。
援疆医生张海琴,看到一位贫困的维族姑娘没钱做手术,她在援疆人才内发动募捐,带动全院医生、护士,帮维族姑娘渡过了难关。
在“红船助学”献爱心活动中,10名援疆干部第一时间捐款1万多元……
抛家别子,无悔;边地苦寒,扛着;漫天沙尘,忍着;工作艰辛,值得。在沙雅县复杂的敌情、社情背景下开展工作,严格自律成为习惯;每天开会到半夜两三点,也很快成为习惯……“援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磨炼、一种考验。”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陈胜说,很多人对援疆有浪漫的理想,但激情只是一时的,在3年援疆生涯中,要用每一天的努力工作、粗粝生活来打磨理想。为此,援疆指挥部作为嘉兴最远的市级机关部门,实行集中管理、集中住宿、集中就餐的半军事化管理,以确保援疆干部人才“平安、健康、有为”……
“嘉兴援疆干部人才真正践行了‘六个特别’——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特别能团结、特别能自律、特别能奉献!”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原指挥长、党委书记裘东耀高度肯定嘉兴援疆工作,他说,嘉兴援疆工作走在全省各援疆指挥部的前列。
探索援疆工作社会化
“援疆干部人才、援疆资金终究有限,只有大力促进援疆工作社会化,前方后方共同努力,援疆工作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推动受援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祁海龙说。3年来,探索援疆工作社会化,成为嘉兴援疆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成为见证嘉兴城市大爱的绝佳窗口。
一批批“大后方”的嘉兴干部群众加入援疆行列,一个个红船关爱活动品牌为沙雅百姓雪中送炭——
“红船助学关爱”活动,在市工商联筹集资金资助200名困难学生基础上,又与嘉报集团、市慈善总会一起筹集资金,已结对帮扶738名困难学生。刚上高二的阿达来提·吐尼亚孜家庭贫困,以前每到开学就为学费发愁,全家人只能东挪西借。“‘红船助学关爱资金’每年资助我1000元助学金,我现在能安心读书了!”小姑娘对嘉兴的好心人充满感激。
市委组织部筹措的“红船党员关爱资金”,为沙雅困难党员、老党员送去温暖;市委政法委设立的“红船平安关爱资金”,对沙雅县因大病或各类事故导致家庭困难的警察进行救助;市总工会设立的“红船职工关爱资金”,让沙雅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诞生地人民的温暖……
市委、市政府和嘉兴人民,是嘉兴援疆的坚强后盾。嘉兴出台政策鼓励禾商投资沙雅,最高奖励100万元,迄今已有100多名企业家主动赴沙雅考察投资环境。去年6月,沙雅县遭受冰雹灾害,嘉兴市委、市政府致电慰问,及时捐助100万元。嘉兴30多个部门单位与沙雅结对帮扶。市教育局在沙雅二中设立图书馆,捐赠30万元购买图书;市卫生局向沙雅县人民医院捐赠价值1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20万元资金;市中医院与沙雅维吾尔医医院结对,捐赠物资35万元……
就在上周,南湖晚报为捐助沙雅贫困学生,发起“爱心百分百”水果义卖活动,消息一出,禾城市民应者云集。8月18日活动当天,1000箱爱心哈密瓜被赶来的市民争先恐后认购一空……
颗颗爱心,情义满满。如今在嘉兴,几乎人人都知道沙雅;在沙雅,南湖畔的红船也早已家喻户晓。隔着关山几万重,红船与胡杨心手相连,遥相致意。“嘉兴的全方位援助,有力助推了沙雅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沙雅县一位领导感触万千。据介绍,2011年、2012年,沙雅县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8.1%、19%,公共财政收入连年实现40%以上增长,农牧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