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港区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在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制约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港区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昨天,记者在嘉兴港区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以来,在“三改一拆”、“两退两进”、“三转”等中心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港区发展保障“亮点频现”。一组数字可以证明:截至目前,港区“三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8.2%,腾退低效用地完成75%,“个转企”完成64.5%。
全速推进“三改一拆”
“加快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不仅是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要求,更是港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滨海新城形象、加快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嘉兴港区党工委书记王马青坦言,滨海新城是全市六大副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设好滨海新城,是全区百姓的共同愿望。
今年以来,“三改一拆”工作的强力推进,给“美丽港区”建设带来了机遇。据介绍,通过“三改一拆”,港区的老厂区旧貌换新颜。截至上周,嘉兴港区共完成“三改一拆”面积10.73万平方米,其中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32万平方米,完成嘉兴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232.0%;完成旧住宅区改造1.04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4.83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2.54万平方米,完成嘉兴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68.2%。
“两退两进”为发展寻空间
去年以来,为解决一系列要素制约,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港区全面开展了“两退两进”工作,制定了腾退低效用地目标,为更多好项目留出空间,以发挥有限空间的“最大效应”。通过区域合作、强化集约用地、盘活低效存量、推动转型发展4条路径,港区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盘活了低效存量资产。
据嘉兴港区经发局局长陆建良介绍,截至目前,港区共完成腾退低效用地301亩,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目标(400亩)的75%。同时,港区还不断加快土地供应和复垦整治,目前已完成土地供应11宗969.51亩,陆家浜、赵家桥等4个综合整治项目也已经启动实施。
个体老板转身变“老总”
嘉兴港区工商分局有关负责人称,今年初以来,为了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向现代企业转变,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个转企”)工作在港区如火如荼地铺开。
上半年,港区共完成“个转企”40家,完成全年目标的64.5%。“今年要确保完成‘个转企’62家,引导‘个转企’的企业上规模、上台阶。”该负责人称,下一步,港区工商分局将进一步拓展渠道,在建立“个转企”培育库的同时,结合本地专业市场、港口等优势,使“个转企”工作对象向一、二、三产业转变、向城乡齐头并进转变、向大中小企业并重转变。
政银企合作破解融资难
任何一个工业项目,除了自筹资金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需要银行的支持。因此,政府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政银企合作,企业得到发展资金,银行也会更加兴旺,这是相辅相成的。”嘉兴港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虽然港区不少企业有扩展投资计划,但资金压力未得到根本解决。另外,港区中小企业还面临着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升高的压力。为此,今年以来,港区通过召开政银企恳谈会,加强与银行对接,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上半年,银行向港区新批授信6.55亿元,实到贷款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