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国家气象部门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一场应对高温灾害的“战役”也在嘉兴打响:在秀洲区和南湖区,民政部门为敬老院送去了清凉用品,民警和社区干部走进独居老人家中,工会和行业协会也为露天作业的农民工和残疾人送去了关怀;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受助者打开空调,还走进火车站、闹市区,为散落街头的流浪者送去消暑用品。
不难看出,高温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组织,最先救助的都是城市里最容易受到高温伤害的特殊人群——老弱残疾者、居无定所者、露天作业者。
一个人觉得热,可能是体质问题;一座城市的人都觉得热,甚至严重到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就成了一种灾害天气。记得两年前看过一则新闻,说是广东清远,有鸟因为中暑直接从天空中坠亡,蛇也难耐酷热,冒险下山“乘凉”,结果被疾驰的车辆碾压毙命。高温面前,鸟兽尚且如此,人何以堪?这几天,随着各地气温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几条新闻扑面而来:贵州一务工者当街晕倒;上海一民工高温作业时重症中暑,入院后不治身亡。
高温灾害来势汹汹,对公众的伤害不可低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相对于尚能在空调房里避暑的人,最先在高温下遇险的往往是特殊人群。比如清洁工、农民工等露天作业者,无论是为了城市正常运行还是养家糊口,他们必须坚持高温作业,自然多了一份风险。再比如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原本就生活难以自理,高温不仅加重了他们的负担,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当然,还有那些流浪汉、乞讨者,或许只是一群不速之客,但能否给他们一片生存的绿荫,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人性温度。
正如灾害面前要优先救助老人和儿童一样,面对高温侵袭,嘉兴从政府至民间,纷纷把关怀率先送给特殊人群,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和公共服务水平。高温管理政府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全力保障居民用水用电、开启必要的纳凉场所等等。并且,应对高温也是一门考验执政能力的必修课,要把高温关怀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延伸,优先送给那些最需要的特殊人群,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他们平安度过高温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