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李克强总理统筹施策持续发力 释放调结构、惠民生与开放市场多重利好
2013年7月31日 22:01 来源:新华网 戈力

    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合理区间,李克强总理在施政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既注意“不刺激”,也求“有作为”;既要扭住长期“转型升级”不放,也要兼顾经济即期增长,充分体现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李克强总理统筹施策,精准发球,持续发力,下半年的增长动力已经开始逐步释放,年度主要目标完成已经可以预期。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央高层取得共识后,党政合辙,上下同心,各项工作分头推进落实。中国经济社会动员管理体制运作高效,令人艳羡。尽管前路还会有风险,但没有人怀疑中国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大有效需求,推进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应在料算之中。

    会后第二天,7月31日,李克强总理立即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推动转换政府职能,释放改革红利,无疑将有效拉动内需,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广大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安全,生产条件和生活质素得到提升。

    让社会力量唱主角,促进服务业发展,使群众得实惠

    创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改善民生、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和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大举措。在现代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而购买服务则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型方式。对这一方式中国政府先前已有认知。但此前,公共服务几乎都由政府直接或通过设立事业单位的方式来提供。李克强上任伊始即力推机构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放开市场准入。凡是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以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他要求加快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使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李克强历来主张,将政府不该管或管不好的事务放给社会和市场来承担,政府集中力量做好本分,政府要归位和补位,不缺位,不越位。政府要转换角色,不能既当裁判,又“踢球”。要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承担。特别是满足文化需求等高端服务,政府和事业单位无法包办,必需面向市场寻求解决之道。

    俗话说,一法生,一弊生。有人不免担心在购买服务时,能否规范操作?购买的服务品质如何?是否物有所值、为公众所切实需要?如何避免由此滋生腐败?

    有鉴于此,李克强要求,要准确把握公众需求确定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并试点推广。政府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程序,竞争择优,确定承包主体,并严禁转包。强化购买服务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钱要用到刀刃上。 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承接主体实行优胜劣汰,使民众享受到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李克强总理久历州县地方,深知历史积弊,他预先树立了“高压线”,堵塞了寻租空间。他不允许政府的善政在实际中“荒腔走板”。

    笔者认为,此举除了有利于拉动内需,培育催生相应的服务产业外,也有利于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培育社会力量,构建公共服务的新格局。这是政府施政的一种新趋向。回观李克强总理新近的改革举措,其追求有多重指向:他做的往往是一举两得、一举多得的事情。循此思路,各级政府可为之事、可为之处所在多是。只要真正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不难找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长策。

    放开市场准入,补城市建设短板,释放有效需求

    李克强总理要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抓住了目前城市建设的短板。近年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规模扩大,但吸纳承载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一些地方只顾地上光鲜亮丽,不愿在地下“看不见的战线”上下本钱。稍有异象,就会出现水淹七军、垃圾围城、缺电、缺水、断气、断讯等现象,居民生活苦不堪言。李克强总理此次将重点放在地下管网和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上,放在建设大容量公交系统上,放在生态环境建设涵育上。既可拉动投资和消费,又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既有利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民生改善。

    李克强提出,要按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等原则,在保障政府投入,加强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项目建设与运营,促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

    城市建设:严禁三种“工程”,确保为民惠民

    李克强要求,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在建项目施工,加快新项目开工。坚持质量第一,严禁搞“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和滋生腐败的“豆腐渣工程”,真正做到建设为民,建设惠民,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合理区间,李克强需在速度质量、长期短期、宏观微观、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上求得平衡。调和鼎鼐、复杂运算是他的本行。在施政上,目前已呈现出新的特点:既注意“不刺激”,也求“有作为”;既要扭住长期“转型升级”不放,也要兼顾经济即期增长。细心的观察者不难发现,政府在选择合适的路段轻踩“油门”,下半年的增长动力已经开始释放,可以预期中国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标签:国内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