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永和大道“5秒钟绿灯”事件引发舆论关注。事实上,“红灯长、绿灯短”的情况嘉兴也有:日前,有市民反映,海宁市区不少路段一个绿灯正常步行难以走完斑马线。对此,当地交警部门表示,正酝酿在较长的斑马线上配备安全岛或者行人二次过街等候区,使行人能在此空间内停留,分两次通过斑马线。
毫无疑问,破解“过街难”问题,治本之策在于调整斑马线的信号灯设置,适度延长绿灯时间。但问题是,由于各个路口的车流、人流情况各不相同,如何调整、绿灯延长几秒算合理,都需要经过认真调研、科学设计,而这显然不是一两天能做好的事。在绿灯时间仍然延续目前20秒的情况下,设置安全岛、给无法一次走完的行人一个等待区,无疑是个不错的主意。可以说,“二次过街”理念的引入,看似只是细微的改变,其实不仅缓解了“绿灯时间过短走不完马路”的问题,提高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而且也避免了绿灯时间过长影响到另一边人,出现因等待时间超“忍耐极限”而闯红灯的情况。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就拿最近备受好评的桐乡、海盐等地相继开放一些单位内部停车场一事来说吧,无疑,这种做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的顽疾,但因其有利于挖掘已有设施的潜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意义同样不可小觑。
事实上,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交通拥堵、“过街难”等问题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而治堵工作由于事关城市全局,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关联性,因而只能依循“出现问题—采取应对—解决问题”的路径一步步来,不可能有现成的方案照搬、照抄;就算是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实施起来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更别说幻想“毕其功于一役”了。这时候,细微的改良、局部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简言之,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通盘考虑、审慎操作、重视像“二次过街”这样的细节改进,才是科学的治堵、清“淤”之道,才能最终实现路通城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