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政策利好激发群众创业激情 我市加快民企二次创业步伐
2013年5月7日 08:19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方 霞 通讯员 孔洁雯

  在嘉兴,民营经济是主角,是优势,是特色,更是今后发展的动力、活力、潜力。在步入转变提升的关键时期,我市吹响了民企二次创业的号角。

  前天,市工商局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个转企”、实施品牌战略、支持民企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发展专业市场、深入实施民企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举措,支持民企二次创业、转型发展。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67717户,其中,私营企业64351户,个体工商户186076户,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嘉兴企业的创业激情,加快民企二次创业的步伐。

  减免费用、审批提速

  服务二次创业

  创办一个企业,各种繁琐手续往往令人望而却步,为此,我市将采取减免费用、放宽审批限制、提升服务等举措让创业更加方便。

  从今年开始到2014年12月31日,我市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都将免费。仅今年一季度我市就免收注册登记费473万元。

  同时,为方便企业,在工商、国税、地税实行“三证联办”的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深化多证联办、模拟审批和并联审批制度,简化办事手续,合力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提质、提效。

  另外,《意见》还进一步放宽了住所(经营场所)、企业名称、注册资本等登记条件,如试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取消冠“嘉兴市”的企业名称的注册资本限制,所有企业均可自主申请;除一人公司外,凡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内资有限公司均可“零首付”办理注册登记,只需在成立之日起三个月内缴付注册资本的20%(不低于3万元),余额在两年内缴清等。

  培育网商、壮大市场

  引导民企转型升级

  市场的提升发展是推动民企二次创业的一个重要动力。一个市场能带动一方产业的发展,我市皮革、毛衫等产业数千家民企的发展都与市场密不可分。据了解,我市的专业市场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嘉兴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27个,2012年成交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0%。

  “未来,我市加快推动从市场大市向市场强市迈进,让市场更加充分地发挥带动民营经济转型、拉动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我市将培育6家年交易额百亿元以上市场、5家辐射全国的重点市场、2家全国领先的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家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以及6个与现代产业集群互促共进的现代商品交易市场集群。同时,同步推进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发展,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实现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商品交易额两个“翻一番”目标,即全市实体市场、网上市场交易额分别达到2000亿元和200亿元。

  同时,我市还将组建“网络创业指导团”和“电商运营智囊团”,广泛开展网络创业指导,重点培育10家民企电子商务二次创业示范企业,带动行业加快发展,争取在2至3年内扶持发展100家网络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的网商。另外,我市还将实施新一轮商标品牌战略,全面推动商标品牌进网商、进农企、进外企,引导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力争在2至3年内实现农产品商标、涉外商标总量翻一番。

  多重政策利好

  激发创业激情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步入二次创业的征程。“我们把现阶段当做再出发、再提升的新起点。”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云平说,只有准确把握产业变革新动向、不断促进产业升级的企业,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甫认为,即使是标杆企业也同样需要二次创业,宏达控股目前正着力打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为下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夯实基础。

  更多“草根”的小企业、个体户们也在通过二次创业实现新的发展。成立于1993年的海宁市马桥东方橡胶厂在去年更名为海宁名扬橡塑有限公司,产品的销路更好了,企业的认知度也更高了,去年产值同比增长了150%。

  其实,早在去年我市就推出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实施意见》,从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财政奖励等多个方面,引导和鼓励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刚刚出台的《意见》也提出将全面推进“个转企”工作。

  一系列政策的利好,激发了企业创业的激情。2012年,嘉兴市企业法人、注册资本(金)、个体工商户3项总量同比分别增长11.6%、9.5%、7.5%。今年一季度,我市又有516家个体户实现了向企业的升级。

标签:创业 责任编辑:杨状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