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前左)在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段6号站考察。
新华社发
他将自己的人生路,融入我国石油发展的海外路,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了中国石油海外事业发展的传奇;他把自己的事业梦,汇入祖国石油事业的中国梦,一步一个台阶,奏响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壮丽乐章;他就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亚地区协调组组长孙波。
万里征程未洗尘
示范未尽身先去
2012年11月21日上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重症监护(ICU)病房的护士小高感觉当天的情况有点异常,随着一位叫孙波的已经昏迷不醒的病人进住病房后,走廊上的人就越集越多,不一会儿,整个过道上全都挤满了人。
这是什么重要人物,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关心?好奇的小高抽空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孙波这个名字才知道,这个52岁的中年男人原来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总经理周吉平急匆匆地赶来,再次印证了她的判断。
然而,作为ICU的护士,她知道,孙波的病情凶多吉少:脑CT显示,他脑干的血管瘤超过4厘米,而且已经破裂导致颅内大出血。
主治大夫看了病情面色凝重。一般人脑干部位的血管瘤到1厘米已经无法忍受,到两厘米就是极限,这个人怎么会到4厘米,直到破裂才送医院?这种情况挑战了他的医学常识,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看到主治医生束手无策,蒋洁敏直接拨通了卫生部部长的电话:“这个人对中石油、对国家的贡献太大了,我请求你们一定要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
12月8日14时02分,经过18天的全力抢救,孙波的心脏还是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12月10日,北京十几年来最寒冷的一天,孙波同志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前来为孙波送行的人数达到2000多人,远远超过了预计,其中不少是自发赶来的。由于人太多,排在后面的人在寒风中等了两个小时才进到告别室。
一个多月以后,中石油的年终会上,董事长蒋洁敏来到海外团队的小组座谈,他深情地说:“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们有许多好事,但也有一件坏事。那就是我失去了孙波,我们中石油失去了孙波……”说到这里,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万里征程未洗尘,示范未尽身先去”,这是孙波的同事悼念他写下的诗句。孙波同志生前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国石油驻中亚地区企业协调组组长,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总经理。在最近的这16年里,在南美、北非、中东和中亚都留下他为祖国海外石油事业奔波的足迹。
临危受命赴中亚
二十八月惊世界
我国是油气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保障国内油气供应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战略。
与中亚国家合作,开发和引进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是我国海外油气战略的重中之重。2007年7月,我国政府和土库曼斯坦政府签署了购气和产品分成协议,准备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引进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但是,土库曼斯坦方面提出,这一管线必须在2009年底建成通气。如果因建不成而无法供气,中国则必须按照双方商定的供气量向土库曼斯坦支付费用。这就是国际上通行的所谓的“照付不议”。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陆上跨国能源大通道,管道单线长度1833公里,其中还要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建设这样一条国际管线,国外一般需要6年,而对方给我们的时间只有28个月。如果建不成,我们不仅拿不到气,还要每年向对方支付数百亿元气款。
蒋洁敏日后回忆,当时国家领导人问他能不能如期建成,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但是,从他领命以后,连续几天睡不着觉。毕竟建设国际管线我们是第一次,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循。
睡不着觉的蒋洁敏在脑海里想了很多人,最后他选定了孙波。
临危受命的孙波以东北人特有的个性对蒋洁敏撂下这样一句话:“就是头拱地也要完成任务!”
28个月能建成横跨四国的国际管线?中国人真是疯了。就算你们能吃苦,24小时连轴转也不可能完成呀!面对国际上一片质疑声,已经获得美国休斯敦大学硕士学位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波心里明白,要想创造奇迹,既要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又要顽强拼搏,更要靠智慧,靠创新,靠技术。
说到拼搏精神,所有和孙波共过事的人都佩服他的过人精力。孙波秘书武冠军告诉记者,那28个月,整个中亚管道团队都处于一种超常的超负荷工作状态。作为领跑人,孙波更是如此。两年多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周末,每天除去睡觉的三五个小时外,他几乎都在工作,包括坐车、吃饭。武冠军粗略统计,那两年,他们每年有100多天是在四国间的飞行途中度过的,而且为了节约时间,孙波都是把航班安排在晚上,因此那两年,他们创下了几百万公里的夜间飞行纪录。而下了飞机赶往驻地的车上也是他的办公时间。“那真的像打仗一样,分秒必争。”小武回忆说。
“能够创造中亚管道速度的奇迹,更关键的一点是孙波提出的‘智慧加拼命’的工作理念。”中亚管道公司副总经理孟向东说:“敢于大胆突破常规,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是我们能大规模抢出时间的关键。而这是要有巨大魄力才能做到的。”
中亚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宗林告诉记者,单线变双线、直缝变螺旋是体现孙波作为领导者智慧的点睛之笔。
最初可研报告中推荐采用的是单线方案。如果能把单线方案改成双线,由于管径缩小,材料的供应和运输包括施工都会相对容易一些。而且,土库曼斯坦供我们的气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峰值,如果我们先修通一条,不是同样可以按时接气吗?2007年年底,这一大胆的方案提上了评审会。会场内,专家们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在孙波的坚持下,这一方案终于在开工前获得通过。事实证明,这一巧妙的构想为实现2009年底顺利通气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是在中亚地区建设管线,因此旧方案是按照前苏联的管道建设标准,采用直缝管。这种材料当时全国年制管能力不足300公里,因此光生产管材就要6年多时间。而要把直缝管变成产量可以满足供应的螺旋管,就意味着要改变中亚国家执行的行业标准。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孙波把俄罗斯科学院相关专业的知名院士和17家钢厂、制管厂的代表全部请到中国,让他们现场了解中国的管道建设和制管工业,最终说服了对方接受中国的螺旋标准。
中亚管道公司总会计师张少峰说:“能够改变人家国家的现行标准是很不容易的,要高超的沟通和协调艺术。其实,跨国管道建设,最难的也恰恰在于国际协调。而孙总正是一位协调高手,他不仅能够在国际合作中争取到我方的最大利益,还能和对方成为朋友,博得对方的尊重。”
2009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在气源地土库曼斯坦,中、土、乌、哈四国元首共同开启管道阀门。中亚天然气管道成为造福四国的新丝绸之路,让四国人民共同受益。
当听说这条管线的建设者孙波去世的消息,中亚三国的同行均第一时间发来唁电。在哈萨克斯坦召开的一次国际协调会上,该国总理提议,会前为孙波默哀一分钟。
南美中东试身手
创业艰难百战多
好钢不是一锤子炼成的,必须经历千锤百炼。创造了中亚管道建设奇迹的孙波在去中亚工作之前,先后在中东、南美、北非三个地区工作和历练过。
我们来看看孙波的海外工作履历:1996年,从辽河油田被派往硝烟还未散尽的伊拉克,担任绿洲(艾尔瓦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1998年,横跨太平洋,到南美洲的委内瑞拉担任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副总裁兼陆湖项目总经理。2001年,沿赤道绕行地球半圈,调任北非的苏丹,掌管中油国际(尼罗)公司,任总经理。
中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副书记贾勇说,从孙波的海外征战历程可以看出,每一次都像去中亚一样,哪里最关键,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困难,他就被派到哪里。而在每一个岗位,他都没有让祖国失望,都交出了让祖国满意的答卷。
在委内瑞拉,孙波领导的陆湖项目是国外石油公司放弃的老油田,接手时候的日产量仅3300桶。孙波到任两年,依靠在辽河油田十几年的经验积累,研发新技术,新模式,原油产量竟然飙升到日产4万桶!在苏丹,针对黑格里格和尤尼提两个主力油田含水明显上升、地表压力急剧下降的状况,他组织中外专家进行反复研究和模拟试验,摸清了含水和压力下降的原因,通过更换大排量电潜泵,加大提液量,油田快速上产,高峰期年产量超过1500万吨,占当时中国石油海外项目产量的60%左右。
2009年12月以来,孙波还兼任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总经理、哈萨克斯坦地区协调组组长。他创造性地将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融入到以股权管理形态运营的项目公司。2011年底,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油气年产量突破3000万吨,占中石油海外油气产量的近1/3。
而这一系列骄人业绩的背后,则是孙波这些海外拓荒者们令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刚从伊拉克调研回来的中石油政治部主任关晓红告诉记者,如果不是亲自到孙波他们工作的现场看看,是无法体会以孙波为代表的中石油海外职工的艰辛的。他们真的是用鲜血和生命在为祖国献石油。由于他们工作的地方都是自然条件恶劣、战乱不断、社会治安环境极差的地区,因此,被绑架、被抢劫、被烈性传染病感染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仅孙波同志工作过的苏丹,这些年来中石油就牺牲了42位同志。所以,每一滴从海外拿回来的油中都有以孙波为代表的海外员工的鲜血。
曾经担任委内瑞拉公司总经理的王明才说,“那时候我们刚到海外,还处于开发期,一心就想给国家省钱,所以选择的驻地安全条件都不好。我在委内瑞拉3年半,经历的抢劫和绑架事件就有20起43人次。孙波来了以后,由于我们产量上去了,经济条件也好了一些,才重新找驻地,并增强了安全设施。比如买了4条狗,在院子四角用钢板建设了岗楼,孙波还提出在明哨之外建立暗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我们的驻地才没有再发生过被袭击事件。”
对于当年和孙波在苏丹创业的那段经历,已经升任中石油中亚公司总经理的庞裕民至今还记忆犹新:“当年孙总在苏丹的工作条件,国内的人是想象不出来的。就拿坐飞机来说吧,那绝对不是国内坐飞机的概念。有一次我和孙总坐上飞机,飞机屁股后面门一开,一群羊就赶了上来。我们就和羊群挤在一起飞了一路。苏丹的飞机跑道全都是土跑道,有时候下大雨或轮胎爆了,飞机停的不是地方,还得人推。飞机掉下来也不是稀罕事。所以那些年在苏丹,坐上飞机真不知道会落到什么地方,甚至还落不落的下来。”
孙波走了,走得那么突然。11月20日,他参加完三个会议回到家后,继续工作到深夜。他的笔记本电脑显示,他修改的最后一份工作文件的时间是21日凌晨1点,也就是说,在早晨家人发现他昏迷不醒前的5个小时,他还在工作着。
孙波走了,走之前他没有给家人给同事留下一句话。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一直会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孙波,留下的是一种力量(短评)
孙波同志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的是缅怀与敬仰。
“海外拓荒人,石油报国魂”。肩负着“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任,以孙波为代表的众多中国石油人踏上了海外油气业务的艰难征程。正是他们在异国攻坚克难的拼搏,他们在他乡执着坚守的身影,他们在荒漠激情创业的豪迈,才书写了中国石油海外事业发展的传奇,奏响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壮丽乐章。
作为海外油气事业的领路人和拓荒人,作为国际化战略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孙波身上闪现着诸多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这些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归根到底是一种对油气事业近于本能的奉献精神,突出表现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爱国精神、“头拱地也要完成任务”的拼搏精神、智慧加拼命“确保按时建成管道”的敬业精神和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高尚情怀。
孙波已经离去,但他的精神不朽。海外油气大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孙波这样的英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离不开孙波这样的英雄。让我们以孙波同志为榜样,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加扎实的作风,开拓进取、奋发努力,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