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找准症结 强化责任 立足长效 秀洲区项目化治水职责明见效快
2012年10月2日 07:42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王 绘 王杭徽 通讯员 吴桂潮

   围绕“一头猪、一只鸭、一台机、一个人”,秀洲区油车港镇的10个治水项目细化方案全面实施;以新塍塘水源保护地为重点,新塍镇的15个整治工程项目排定时间表,形成倒逼机制;抓住散户喷水织机整治等重点,王江泾镇定点分层、循序渐进……

   这几天,在秀洲,有关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合力治水、全民治水的理念正深入人心。“围绕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从区到镇,全面实行项目化治水,积极探索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常态化、长效化,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职责明见效快。”秀洲区治水办主任顾永黎说。

   为每一条河道设一个治理方案、开一张“整治处方”,秀洲区在了解每一条河道的水质现状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河道排污口等污染源的调查排摸工作,切实掌握污染水体的工业点源、农业面源以及生活污染源总量构成及分布状况,最终确定水质改善规划目标项目60个,对27条重点河道实施全方位“对症下药”。

   细分制看变化

   围绕“一头猪、一只鸭”,明确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生猪20头以上,深化“两分离、三配套”整治,20头以下,建造雨污分离设施和集污池……9月底前完成项目编制,11月底前,全面完成并启动区域养殖治理设施改造。项目第一责任人:鉏新良。

   在秀洲区水质污染源排摸中,农业面源污染成为三大污染源之一。如何对散落在田间地头、千家万户的农业面源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成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作为北部湿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门,油车港镇在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时,加强了对治理细节的把控。除相关推进养殖结构调整、严控外来养殖进入、关停重污染养殖场等措施外,该镇从细节入手,严格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标准。

   “农业面源污染源与其他污染源相比,点多面广且非常分散,细化到每头猪、每只鸭治理标准的管控政策,有利于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染。”秀洲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区里将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减量使用农药、化肥,控制养殖总量和规模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倒逼制看速度

   项目:对新塍塘沿河两岸200米内分散的38个组894户农户,建设分散式生态湿地型厨房污水处理池,抓好环境卫生长效保洁。责任人:蒋满强、邬培明。“这个项目的招投标方案已挂到网上了,为确保今年12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我们正倒排计划。如,建立专业保洁队伍,规划建设弹性拦污闸等,想方设法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管理。”蒋满强说。

   作为市本级两个饮用水源的所在地,秀洲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的责任格外重要。而作为嘉兴石臼漾水厂饮用水源,新塍塘的水源保护更是刻不容缓。根据轻重缓急、统筹联动、以点带面,确定了具体项目、具体工作时间、项目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员。

   沿新塍塘200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工程已进入招投标程序;新塍塘22条支流的清淤工程10月15日前完成立项;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已与相关部门衔接,正在进一步规划……目前,该镇今年15项新塍塘综合治理项目都在顺利推进。“时间都是排定好的,治理目标推着我们赶进度,相信到年底新塍塘的水环境状况会有更大的改观。”新塍镇有关负责人说。

   定点制看成效

   扩建南汇、民众、洪典、荷花、红莫、民和及北荷污水集中处理站7座,10月份全面开工,12月底完成建设任务。第一责任人:张富林。这几天,王江泾镇围绕喷水织机废水污染治理的一个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中。

   作为秀洲区北部三镇居民致富的重要来源,喷水织机在为居民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水环境污染的恶果。早在2008年,秀洲区就着手整顿散户喷水织机,累计建成污水集中处理站20座,淘汰散户喷水织机5000多台。但是,点多面广的散户喷水织机仍是水环境整治中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怎么办?找出根结,实施整治项目,落实后续管理。

   积极探索出台鼓励喷水织机淘汰和转移相关政策、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北部三镇加快了多个污水处理站项目的建设,通过已有处理站扩建、污水管网延伸、新建处理站、联建处理设施等办法,深入推进喷水织机污水治理进程,力争早日全面完成散户喷水织机污染治理。

   “一方面提升废水处理能力,接纳更多散户喷水织机废水入网集中处理;另一方面对拒绝入网的散户喷水织机逐步实施淘汰处理。”秀洲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疏”和“堵”结合的方式,喷水织机污染问题最终将得到有效解决。

标签:污染 治理 责任编辑:杨状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