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来嘉兴作演讲。”作家岳南一开腔,就表示对嘉兴一直很有好感,因为嘉兴近现代出了不少有名的知识分子,王国维、徐志摩、穆旦等都是他悉心研究的南渡北归的主角。从“套近乎”开始,岳南爽朗而幽默的演讲风格很轻松地就把听者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需要做大抉择的年代。
昨天下午,来南湖文化论坛开讲的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岳南。在演讲中,他以自己书写的长篇纪实文学《南渡北归》为参照,穿插个人对相关人物事件的补充与感想,就历史中被有意无意掩盖埋没的事实真相重新发掘并予以全新的诠释,要还历史与时代人物一个公道。
南渡北归
亦是命运抉择
《南渡北归》三部曲是岳南最为有名的代表作。昨天,岳南的演讲也以南渡北归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在大动荡的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与命运抉择。
对于选题的缘起,岳南说,那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寅恪有句诗叫做“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四次南渡,所谓“南渡”指的都是“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前三次南渡之人均没能顺利北归,但他着力书写的这次近现代史上的南渡却是特别的,因为这回在抗战“南渡”之后终于实现了悲壮而辉煌的北归,而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这批知识分子又将选择南渡去台湾亦或北归坚守在大陆,都会演绎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岳南说,这个题材很抓人。最近也有齐邦媛的《巨流河》、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等作品问世,但书写的时间跨度都没有《南渡北归》的大,叙述的角度也大有不同。岳南所着力描述的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胡适……这些人物本身就是一个个传奇,当他用纪实的手法写出,反倒更显从容。
追寻理想的情怀
值得景仰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这是岳南的感慨。在岳南看来,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虽然历尽千辛万苦、面临各种生活的困窘,但却始终坚持学术研究、坚持追寻理想的情怀,这些稀缺的品质值得当代人学习。
岳南说,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的179名教授,有97人留美,38人留欧陆,18人留英,3人留日,总计156人,占总数的87%,在26名系主任中,除中文系外皆为海归,5位院长皆为留美博士。这就是梅贻琦倡导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具体体现吧。
岳南认为,作为知识分子,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应该为人类文明进步所思、所虑、所为之奋斗。大师,不仅要具备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还要具有人格的力量,如果只有学问而无人格魅力,也决无成为大师的可能。岳南甚至会经常设身处地地想,假如自己置身那样的大时代自己又会作出怎样的抉择,每每思量到此,便会由衷地景仰那批大师的人格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