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毗邻江苏苏州,既是交通要道,又是“画乡先锋”,在“打造五型公路,推进转型发展”中,如何创建富有特色的农村公路,为农村公路赋予新内涵?秀洲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打造硬实力,提升软实力。
自全省提出“建设大路网,打造五型路”实施意见以来,秀洲公路管理段上下紧紧围绕这一主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谋划,把文明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示范路”以及“五型公路在基层”作为打造“五型公路”的重点来突破。农村公路投资力度大、里程增加多、质量提高快、社会效益好,顺乎民心、符合民意、惠及民众,成为一大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秀洲公路部门以“公路设施发达完善、行车环境优美舒适、公路管养规范高效、服务水平优质可靠、百姓出行安全方便”为创建目标,开拓创新,将闻名遐迩的“农民画”融入文明公路创建,并将文化渗透到文明公路的各个环节之中,创建了具有文化底蕴、创新特色、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文明公路。
在公路文化的“引导”下,秀洲区当地农村风貌得到了“大改观”、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大提升”,传统文化“农民画”得到了大发展。
农村面貌“大改观”:
从“出门一身灰”到“鸟语花香”
在秀洲区新塍镇洛兴村,只要提起区公路段,村民们总是会赞誉不绝。
“秀洲区公路段为村里做了很多好事,我们村里的一些路就是他们为我们修的。” 81岁高寿的谢金水老人曾是新塍镇洛兴村支部书记,说到修路,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自2009年以来,秀洲区公路段与新塍镇洛兴村组成结对,几年里公路段为村民做了很多实事。让谢金水老人依然念念不忘的,是公路段出款对通村达户的道路进行的一次全面整修。
“2公里多的道路通过铺撒塘渣、石料和瓜子片等,农民出门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谢金水说道。现在,坑洼的路面、乱置的垃圾已被平整的水泥路面替代,耳闻鸟语花香之余,徜徉在乡村道路上,村民内心总是充满了面貌改观后的喜悦。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出台的《秀洲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秀洲区公路管理段在农村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稳健的步伐,初步形成了具有秀洲特色的运作机制:所有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均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选定施工单位。这既保障了养护水平更加专业,养护机制更加透明合理,资金专款专用更加节约。
然而,这几年变化的不仅仅是农民的生活面貌。在这些变化中,一个孩子的命运因为“援手”而得到改变。陈晓枫的父亲因为早年在外干活,左手严重受伤,只能依靠右手做些零星的伙计。患有残疾的母亲对家里仅能尽微薄之力,这样的家境对正在上学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困难的。然而,秀洲区路政管理大队工作人员在了解到情况之后,每年会自觉为她送来助学金、文具和生活用品。
现在已是一名初中生的陈晓枫告诉笔者:“叔叔阿姨的每一份心意我都不会忘记。”相比同龄的孩子,陈晓枫在这份关怀的呵护下显得更加懂事。
正是因为这份尽心尽责,2009年公路段党支部又被区委授予“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2011年, 07省道王江泾治超站取得“共产党员示范岗”称号;路政综合办获省级“青年文明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秀洲区公路管理段党支部更是被区委宣传部表彰为全区先进学习型党组织。今年,全段又全力以赴争创嘉兴市市级文明单位。
村民精神境界“大提升”:
从“单调的干农活”到“出省参加比赛”
“十姐妹”是油车港和心村有名的12位农民画女作者,她们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最年长的有68岁,其中仅有2人念过小学。
“以前我们下地回来,都各回各家,生活很单调。现在从田里回来,我们要么去跳舞,要么一起画画,甚至出省参加比赛。”提起近几年来村民生活的变化,“十姐妹”说这要缘于农村道路的管理建设。
从2006年到2011年,秀洲区新增县道42.871公里,新增乡道33.545公里。目前辖区内形成了“3条国道、3条省道、21条县道、14条乡道、17条专用公路、403条村道”的大路网结构。秀洲区公路网明显优化,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实现质的飞跃,公路服务功能得到新提高,这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前摇船去嘉兴要两个多小时,“现在路不仅修好了,而且都拓宽了,两侧绿化措施也做到了位。我们家里也买了小轿车,儿子开着车就可以送我们去。”正是家门口宽敞的农村公路拉近了村民和外界的交流,村里的文化建设与外界接轨日渐频繁。
从舞狮、扇子舞、打腰鼓、到打莲湘,再到三年前爱上的“农民画”,“十姐妹”从典型的农村妇女转变为村里有名的文艺骨干。
58岁的董爱娜说:“我们在家里都为自己设置了画室,刚开始画画就像‘绣花’一样,一笔一划地勾勒。”经过三年的习作,“十姐妹”的一些画作在国家级农民画赛上还得了银奖。她的作品大部分有新农村建设、高级轿车下村、头尖尖的高铁、柏油路到田头等反映交通变化的农民画。“这搁在以前也仅仅局限于在村里‘小打小闹’,现在我们随区文化团跑上海,跑杭州,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村里的妇女可撑起“半边天”。
“农民画”大发展:
从“展览室”到“乡村公路”
在秀洲区“省级文明公路”县道嘉湖公路长约4.45km的道路两旁,除了生机盎然、枝繁叶茂的绿化带植被外,令来往司机神往的还有那路边一幅幅画作。
画里有村里的小桥,有挑担子的卖米人,有停船卸货的工人,有忙碌的船坞码头,有夕阳下踩水车的农妇,有田耕边拉水车的水牛……
这些就是秀洲区有名的“农民画”,从2008年开始,秀洲区公路段与当地区文明办、文化馆合作,在公路沿线的候车亭、中央绿化带灯箱广告、龙门架、部分大型广告牌等改造建设中都将农民画融入进来。
“线条舒畅优美,色彩鲜艳,内容朴实,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路过嘉兴,开往湖州的胡师傅停下车,驻足欣赏起公路边的一幅幅美景,“画里画外的秀洲公路都很美。”
秀洲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黄梅告诉笔者:“双方合作是一拍即合。农村道路的建设中融合了农民画,不仅提升了公路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宣传秀洲的农民画提供了平台。”现在,秀洲区有120多名农民画创作骨干,26个后备人才基地,其中包括1700多名中小学生。
家住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的农民张金泉就是其中之一。自九十年代通往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的第一条农村公路修建以来,世代以造船为生的张金泉在船市日益低迷的情况下,转行做起了木匠,同时创作起农民画。
从“村民摇手撸船赶集市”到“村民坐公交车进城”,在张金泉画笔下,农村景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画作被放在省级文明公路上,张金泉在自豪之余说道:“我们都成了热衷的追随者,现在秀洲的村民都很喜欢新农村题材的创作。”
秀洲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区公路管理段根据《浙江省文明公路创建活动实施办法》及相关标准,以及秀洲区“画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相关要求,公路段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求创新,追突破,在内涵上求拓展,推动秀洲文明公路创建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比如将“廉政”、“新农村建设”等题材纳入到农民画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