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30位海宁市级领导“挑担”当河长 看海宁治水路径如何创新拓展
2012年5月12日 08:21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陈雪峰 通讯员 刘晓玲

  “30位市级领导带头‘挑担’,市、镇、村三级干部全都担任辖区内联系河道河长,全面落实河道综合整治长效管理责任制。”上周的嘉兴市生态建设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动员部署会议上,海宁治水经验引来一片“叫好”声。

  “河长制”是怎样一种路径选择?“叫好”声下“河长制”走到了哪一步?它给海宁带来了哪些期许?

  突破路径依赖困境

  2009年、2010年海宁连续两年水质考核不合格,一道水质考题给海宁的发展质量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

  扭转水环境恶化趋势,既往成效不彰,则须导入新法。2011年4月,盐官镇率先创新试点“河长制”,将辖区内146公里河道划分为100段,由全镇104名镇机关干部和78名村干部当河长,让河长对包干河道的断面水质达标、水环境改善负领导责任。

  在盐官,河长们被要求每周对包干河道开展“体检”,指标包括河面漂浮物、河岸垃圾、畜禽养殖排污口、生活污水排污口等8个方面,且每次“体检”后,河长必须填写附带现场照片的“体检卡”。一到下雨天,河长们在办公室呆不住,都要冒雨出去看看河水怎么样了。

  2011年,海宁水质考核终于合格,尽管这不全是盐官河长们功劳,但对“河长制”的治水功效,海宁已有一番掂量。盐官试点一年后,“河长制”现已在海宁全市推开。30位市级领导全部担任海宁全境30个市级河道(河段)河长,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市级河道副河长、镇级河道河长,村(社区)班子成员担任镇级河道副河长、村级河道河长。

  现在,对照现状目标治水,海宁各级领导人人有责、各级部门个个有责,后面还有各河段每月水质监测通报和年度考核抽鞭子,有公开对比,哪里的水质不行,就让哪个河长面子挂不住。

  “河长制”+“治水办”

  “河长制”让从海宁市级领导到村班子成员人人“挑担”治水,显示了海宁改善水环境的决心,但面对纵横交错的水网河流,如何确保河长之力用在刀刃上,背后更需有个角色“挑大梁”。

  去年初,海宁打破“九龙治水各管一头”格局,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治水办”,协调经信、建设、农经、水利、环保等多部门职能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

  “治水办”开门就烧了一把让大多数海宁市民看得见的火,协调建立由城管统抓的河道、公路、镇区、村庄“四位一体”的城乡卫生保洁新机制,一举杜绝河道垃圾上路、公路垃圾入河的“垃圾搬家”现象。

  

  “‘治水办’成立后,海宁每天新增垃圾收集处理量200多吨,其实这200多吨垃圾原本就存在,只是此前很大部分每天被‘搬家’进了河道。”海宁“治水办”负责人坦言,垃圾入河曾让治水很尴尬。

  一年来,海宁“治水办”开会18次,发文20个,发出整改通知书82份,开展了一系列治污控源专项行动,从阶段性水质考核结果看,运行成效显著。

  责任之上的成效期许

  根据海宁“十二五”治水目标分解,5年时间须依次完成河道保洁、排污口封堵、河道疏浚、生态修复、水质改善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进程。

  提升河道水质的根本举措是不让污水下河。换言之,就是要封堵排污口,而这也是今年海宁治水的主要工作。但若要封堵一家工业企业排污口,会涉及建设治污设施、污水管网甚至让企业关停、搬迁,而这又同时牵涉经信、水利、建设、环保等诸多部门。“一个看似简单的排污口封堵,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单独完成,多部门协调更耗时冗长,时间正是海宁治水耽搁不起的。”海宁“治水办”负责人感叹道。

  今后,哪个河段水质超标,河长就要负协调尽快封堵河段内的排污口,拖海宁水质“后腿”的责任,哪个河长都担不起,这不仅关乎水质考核,更关乎海宁科学发展和海宁人的福祉。海宁“治水办”负责人认为,这正是“河长制”在今年全面推开的用意所在,“治水办”+“河长制”=制度+责任+决心+信心,多方合力必将战胜封堵排污口的重重阻力,实现以水环境改善推动海宁转型发展。

标签:生态 责任编辑:杨状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