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速汇款至卡号×××,联系人×先生。”“××保险公司推出全新车险套餐×××。”当不断遭遇垃圾短信骚扰,人们恼怒之余不禁质疑,是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实际上,答案很简单:手机机主信息、户籍信息、住宿信息、车辆信息、话单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都已成地下黑市获益颇丰的“特殊商品”,有专人参与采集、倒卖,从中牟利。
桐乡人阿飞,就是其中一员。短短一年,他赚了5万余元。殊不知,这样的倒卖已违反法律。目前,阿飞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也是桐乡首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事件探秘:
“私家侦探”是如何炼成的
阿飞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如何获取其他公民的个人信息呢?这一切,要从他在杭州的一份工作说起。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在杭州一家调查公司打工。当时,加入了一个买卖个人信息的QQ群联系买家(称为下家),也积累了大量的个人信息提供商资源(称为上家),这为他成功转身为“私家侦探”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0年,阿飞回到桐乡,待业在家。每次,他打开电脑玩QQ,那些买卖个人信息的群里总会弹出各种求购信息。久而久之,阿飞有了一个想法:我手头这么多资源,为啥不利用起来呢?阿飞赶紧去申请了两个新QQ,昵称为“小信息”和“信息联盟”,用于联系下家。如果对方觉得价钱合适,阿飞就联系上家购买所需信息,从中赚差价。
个人户籍信息,进价40元,出价50至60元;车辆信息,进价40元,出价50元……各类信息的价钱,阿飞还专门做了一个价格单,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据阿飞介绍,他与上下家之间的资料传输都靠QQ发送,金钱往来则通过网上银行汇款。
经查,截至案发,阿飞共倒卖电话话单28份,出售户籍、住宿等个人信息49份,赚取利润共计5万余元。
事件追踪:
背后有个巨大利益链
做“中间人”似乎还挺容易,那这些上家又是何方神圣?“我们都没见过,也不知道对方真实身份,平时只通过QQ联系。”阿飞表示,他联系最多的是“大海”、“小于”等5个上家,每个上家都有不同领域的第一手材料,像“小于”,找他,可以拿到宁波地区移动、联通和电信的第一手话单信息。
“这次破获的是一系列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窝串案,涉及包括阿飞在内的8名犯罪嫌疑人。”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有专门从事调查个人隐私业务的商务咨询公司,也牵涉到公安局“内鬼”,地域遍及杭州、宁波、义乌、嘉兴等地,这些人在这起案件的背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目前,杭州、义乌等地法院已判决多个同案犯。
而这些案件中,作为信息源的是杭州一公安局的协警,负责文件收发和查询话单工作。在商务咨询公司利益的引诱下,他利用单位管理和监督上的漏洞,借助职务之便,把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转手卖给他人。
检察官忠告:
个人信息安全要从源头抓起
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应当从源头抓起。办案检察官认为,日常生活中,公民首先要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比如: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多留个心眼,及时销毁简历、银行对账单等记载个人信息的资料,上网时注意将留存个人信息的文件处理干净等。
同时,政府也要对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电信、医疗、银行、教育等单位进行重点监管,对其采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有效制约,要求其建立相关安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并建立公民个人信息失窃事后追究与救济机制。
此外,有关部门也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网络交易和服务中的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