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的泰山“逃票攻略”引起了泰山管理部门的关注。该攻略共记载了6条逃票路线,泰山管理人员指出,这几条路线危险性高,山路难走,部分地区通讯信号差,较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泰山“逃票攻略”并非单一现象,通过百度搜索“逃票攻略”,近一周的相关条目超过1万条。
其实,所谓“逃票攻略”并非今日才有,早在2006年,一些网络论坛就开始流行题为《全国著名景区逃票大全》的帖子。逃票当然不对,但只能指责游客不文明吗?谁能忽视“逃票攻略”背后的不满和抗争呢?
在一定意义上,“逃票攻略”可以作为民意信号来解读,反映了民众对“玩不起的风景、看不起的河山”的不满情绪。有网友说:“如果徐霞客活到今天,可能写不了《徐霞客游记》,他会对高额的景区费用望而却步。”在这样的观点面前,“逃票攻略”其实成了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
正如新闻所说,“逃票攻略”是在景区“涨价忙”和风景“看不起”的矛盾中滋生的,进一步说,笔者以为,这呈现了公众权利被打折和福利被裹胁的本质。随着我国旅游景区门票步入“百元时代”,高昂的价格不仅使消费者望而生畏,更损害了公众权益,因为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是公众权利,而祖国的大好河山本应是公共资源。对比之下,不少发达国家的景区门票价格低廉,价格占人均月收入比例一般不超过1%。如比利时的博物馆和名胜古迹的票价只占到普通人月工资的0.33%,法国为0.4%,意大利、日本低于1%。又如埃及的金字塔,对本国人只收相当于人民币1.3元的门票。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属于公共资源,人人都有权来观赏,旅游权利属于全体民众。正因如此,那种“旅游不是生活必需品,如同化妆品一样,没钱就不该享用”的观点显然是可疑的。
“逃票攻略”的泛滥与景区公益属性的丧失密切相关,如果不解决景区片面追逐经济利益和侵犯公众福利的倾向,不但不利于全体民众对风景资源的共享,更容易导致风景资源的公益性质被异化。任何风景名胜区都不是地方或个人的私有财产,离开了这种认识,单一地指责“逃票攻略”是南辕北辙。我国景区只有向国外学习,回归公益本色,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逃票攻略”怪胎。许多国家以景区门票低价给公众提供娱乐休闲场所,回报国民,使公众从中获得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教育,这显然是明智的举措。
在美国,由于购买门票的花费占旅游费用的比例极小,因此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游客,从而促进了美国旅游业的发展。所以,降低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其意义不仅在于惠及民众,而且在于拉动内需,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从长远看是“双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