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将成为一项基本制度 评:还需改革考评机制
2012年4月25日 11:12 来源:羊城晚报
    教育部日前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将成为一项基本制度,不给本科生上课的不得聘为教授。

  教授们为何不乐意给本科生上课?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一是教授太忙。有些教授,除了屁股后面跟着一串硕士生和博士生外,还有一些社会讲学任务,更主要的,还是比较繁重的科研任务。内行的人都知道,给研究生们上课,课堂相对宽松一些,教授们有了一定的常识储备之后,大可以在课堂上天马行空,这要比给本科生们上课轻松多了。现在本科的评估任务多,很多考评都是实打实的,不太好糊弄,所以,教授们的倾向性就很明显了。

  二是错误的导向。现在评估教授,或者拿个什么奖项,很少有针对授课水平的。无论是政府津贴,还是教授评级等等,关键的,不是看你课讲得好不好,而是看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少课题立项。即便你不讲课,但只要你有所谓的科研成果,评什么都问题不大。再说,给研究生们上的课,足以完成基本的课时量了。但你课讲得再好,学生再欢迎你,如果你科研成果不足,评什么都没戏。

  三是扭曲的利益取向。单就社会讲学来讲,人家给的钱,要比给本科生上课效益高得多,更何况除得利外,还可得名。现在各学校为了排名,很重视科研成果的奖励,同样的时间,花在科研上,要比花在教学上效益大得多。科研成果往往往是终身制的,可反复使用,能不断增加自己的砝码。你给本科生上课,就算学生们非常欢迎,那又能怎么样呢?

  这样一来,谁愿意给本科生上课呢,教授们“逃离”课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除非改革这种导向和机制,或者像意见这样硬性规定,将教授们“抓回”课堂。但如果前者不改革的话,就算“抓回”来了,教授们的心能否定在课堂上,还难说呢。

  其实,我们说一个学校是名校,往往是指这个学校的本科教育质量,中外概莫能外。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今年两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番话,很有代表性:“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是因为培养出了一流的本科生,无论哈佛耶鲁,还是北大清华,莫不如此。”但落在现实中,要办出好的本科,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制度。

  这些年,本科教育质量事实上滑坡了,除了无序的扩招、生源质量下降之外,那就是没有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用在本科教育上。现在教育部的这一意见,无疑是有针对性的。但光靠硬性的制度约束,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如果不改革考评机制,那就算将教授们抓回课堂,但会不会磨洋工,会不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我是很担忧的。

标签:改革 责任编辑:俞佳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