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大小城事
“爱鸟周”看看嘉兴常见的鸟儿有哪些
2012年4月15日 07:00 来源:南湖晚报 晚报记者 施 兰 通讯员 张宏生

  白头翁(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麻雀

  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到了,嘉兴市区内的天空常常掠过燕子的身影。据了解,燕子是春季嘉兴最常见的鸟类之一。除了燕子之外,麻雀和白头翁也是嘉兴人最熟悉的鸟类。

 

    今年4月10日至16日,是我省第31个“爱鸟周”。我市各地纷纷开展各种“爱鸟周”活动。

    麻雀燕子白头翁是“熟客”

    空中的电线上,屋檐上,小区的草地里,随处可见鸟儿的身影。这些鸟儿中,一些是市民的“熟客”,如麻雀、燕子、白头翁(学名白头鹎),时不时还有一些色彩鲜艳、说不出名字的鸟儿。野鸭、白鹭等平时不常见,但在特定季节,会在湘家荡、石臼漾水源湿地等地出现。

    南湖区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阮翔是一名资深鸟类爱好者,研究鸟类已有十余年。近日,他在嘉兴市科技馆开展了一堂爱鸟护鸟讲座。据他介绍,鸟类有留鸟、候鸟、旅鸟之分,在嘉兴,最常见的留鸟是麻雀和白头翁,市民最熟悉的候鸟是燕子和野鸭。而旅鸟是指迁徙中途经嘉兴暂作停留的鸟类,嘉兴旅鸟的种类较少。今年,有市民曾在马家浜附近看到过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东方鸻,去年3月,南湖里还出现了2对野生鸳鸯,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观赏拍摄。

    嘉兴到底有多少种鸟,尚且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不过,近几年来,鸟的种类正变得越来越多。其中,平湖九龙山和海宁尖山是鸟类较为集中的两大地区。资料显示,仅平湖九龙山地区就有108种鸟类,隶属14目38科,其中留鸟52种,夏候鸟、冬候鸟35种,旅鸟6种。而海宁黄湾(尖山新区)地处东部沿海,是东亚及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的中间环节。黄湾及周边地区由于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成为候鸟迁徙中很重要的停歇地,每年春、秋两季,大批候鸟在此栖息觅食,种类有六大类120多种,常见的有杜鹃、山雀、黄椿、花鸡、猫头鹰等。

    “养鸟”并不等于“爱鸟”

    中国历年来有养鸟玩鸟的传统文化。在清晨的公园里,随处可见提着鸟笼锻炼的市民;在月河街区花鸟市场上,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作为一名资深的爱鸟人士,阮翔严肃地告诉记者:“‘养鸟’可不等于‘爱鸟’,真正爱鸟的人更趋向于‘观鸟’。”

    “观鸟就是在野外看鸟,而观鸟的最高境界是‘不打扰’。除了不伤害鸟儿之外,还要不影响它们。”阮翔说,比如一些摄影爱好者为了追求效果,故意去喂食、惊扰鸟儿,这些行为其实已经影响到了鸟儿。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爱护鸟类,不少爱鸟者四处打听哪里是嘉兴最好的观鸟点。据了解,嘉兴的观鸟点其实挺多,如即将完工的大德桥鹭鸟科普公园观鸟台、海宁尖山,而海盐南北湖、钱塘江岸等地会出现不同寻常的鸟类。与此同时,一些爱鸟人士还提出,希望相关部门在园林规划的时候,为鸟类留出一片栖息的区域,栽种果树供鸟儿觅食,隔离人群,只供观赏,从而达到人鸟和谐并存的境界。

    各地陆续展开“爱鸟周”活动

    据悉,今年“爱鸟周”活动的主题是“弘扬生态文化、共享自然之美”。为进一步增强市民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我市各地纷纷开展“爱鸟周”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

    日前,海盐县农经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候鸟保护执法专项行动的通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野生鸟类保护工作的集中宣传发动和查处整治。4月10日上午,海盐县农经局森林公安处会同海盐县农业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在该县沈荡、百步等集镇对宾馆、饭店进行集中检查。在沈荡镇新东方大酒店,检查人员在冷柜中发现被冰冻的鸟类7只。在固定证据后,执法人员对该批物品进行了扣押,并依法传唤了业主王某到县农经局接受处罚。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平湖境内野生动物最集中的地方,4月11日,平湖市的“爱鸟周”活动就在此举行,通过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发放《浙江省野生植物保护办法》单行本等宣传资料、张贴并发放保护鸟类爱护野生动物倡议书等形式,向游客们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当天,平湖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还在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灯光山安装了近10个生态型鸟巢,清除了部分捕鸟网。据介绍,之后执法人员和护林员还将在九龙山安放50多个鸟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中来。

    4月13日,海宁市也拉开了“爱鸟周”宣传活动的序幕,向群众宣传、讲解爱鸟护鸟法律法规、食用野生鸟类的危害等相关知识,提高大家爱鸟护鸟意识。同时,该市农经局还公布了非法捕杀、经营野生鸟类的举报电话。

标签:环境 责任编辑:杨状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