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点睛】人文生态,就是百姓的生存环境;人文生态,就是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秀洲区提出了要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打造宜居秀洲;全力加强文化建设,打造人文秀洲。如何把“人文生态建设”与“实事惠民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造出更大的绿色空间?怎样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环境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建设,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体验了潘家浜村人的幸福生活。
【行走纪实】初春时节,正是植树的好时候。趁着这两天的晴好天气,潘家浜村又掀起了一轮植树种绿的高潮。昨天,记者来到潘家浜村时,村民金水荣正满头大汗地和几名村民一起,在村部后面的一块草地上补种香樟树。
记者注意到,村部后面的这块空地已经做过绿化,对于为何还要植树的疑问,金水荣笑着告诉记者:“这块空地虽然已经铺了草坪、栽了一些花草和灌木,但是树还是少了点,大家觉得再种上几棵大树,这个小公园的档次就会显得更高,这样夏天来到这里也可以感觉更阴凉。”
从一片空地到简单的绿化,再到逐步提升绿化档次,潘家浜村村部后面的这块绿地小公园的“提档升级”,反映了潘家浜村人对生活环境、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追求。在生活富足以后,他们更期盼住得舒适、环境优美,过上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
在潘家浜村,每到一户农家,都好像到了一个大花园,农户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各种绿色植物。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根据村民的栽种习惯,积极指导村民管护好所栽的各类绿色植物,并鼓励他们培育适宜当地的黄榉树等乡土树种苗木,并对一些树龄较长具有乡土特色的树木进行挂牌,周围进行砌砖保护,目前,全村苗木面积达到800多亩,全村人均绿化面积达到14.3平方米。
在享受绿色生活的同时,不少村民利用种植的竹园、桑园、果园等养殖土鸡,增加了经济收入。而在土地流转工作中,潘家浜村还结合森林村庄的规划和建设要求,鼓励村民种植蜜梨、苗木以及其他精品水果,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完美对接。村里还实行了“林权到户”的政策,使每一株树都有自己的主人,使绿化得到有效的保护。
环境好了,也让村民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了。作为村铜管乐队的一员,已经59岁潘荣权说,他经常带着自己的乐器来到小公园,在花红柳绿的环境中吹奏上一曲,感觉特别好。而除了铜管乐队,很多村民还加入了村说唱表演队、舞龙舞狮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桥牌队等,在蓝天绿地间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村官展望】潘家浜村党支部书记夏培坤:经过大力推进人文生态建设,不仅让潘家浜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让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接下来,村里还要向着建设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的目标,不断优化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提升人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村民享有更广的蓝天绿地、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