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77亩,土地供求矛盾突出。为此,海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服务保障发展的新路子。在日前召开的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大会上,海宁市被授予模范县(市)称号,并作为先进典型作了交流发言。
十项指标严把准入关
“该地块意向项目为环保设备制造业,前一期会审因投资强度过低未予通过,现核减用地面积……”在海宁市近期一则土地出让会审纪要中,某地块因不符合准入标准而被“卡”的过程写得十分清楚。
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近年来海宁市实行项目准入“高门槛”,对项目的投资强度、能耗标准、土地利用率等10项指标进行评分,综合评价80分以上允许准入,如环保、安全、能耗不符合要求则一票否决。
同时,海宁推行土地出让联审制,每次土地出让方案会审会议由市长召集,发改、国土资源、监察等部门“一把手”参加,会上除了就意向项目的节能减排等情况进行讨论外,还利用卫星遥感图、现场照片等手段实现“以图审地”。
项目准入“高门槛”虽然使不少项目用地推迟了挂牌,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海宁市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该市共有50多个项目因不符合产业导向、能耗高、投资强度低等原因没有通过项目准入评审而被暂缓或取消用地资格,同时新供应工业用地合同约定平均投资强度提高了57.6%。
“二次开发”深挖潜力
为利用好有限的每一寸土地,海宁市对低效土地资源实施“复垦”,以盘活存量“挖”地、拓展空间“增”地、腾退低效“要”地,成效明显。
据统计,2011年海宁市共落实“零增地”项目273个,新增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按容积率1.0折算,相当于节约土地720亩。
此外,2010年以来,通过促使低效用地和落后产能用地“腾笼换鸟”和“二次开发”,共关停化工企业7家、落后小印染企业12家,由此腾退低效土地1387亩。
对于闲置土地则采取限期开工、征收闲置费、依法收回、有偿回购等方式加大处置力度。据海宁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该市消化转而未供土地3578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151亩,处置闲置土地512亩,收回空闲土地909亩。
奖惩并举激活高效用地
在刚刚闭幕的海宁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海宁安正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亩产销售3977.4万元、亩产税收643.58万元的成绩位列2011年海宁市亩产效益排行榜首位,获得大会表彰的100万元奖励。
2011年,海宁市建立起“亩产论英雄”节约集约用地考评机制,设立“亩产英雄排行榜”,每年对亩产效益综合排名前20位的企业在媒体上公示并给予表彰奖励,以树立行业“风向标”。2011年海宁市工业项目亩均产出提高了15%、亩均投入提高了20%。
与此同时,为鼓励企业提高土地容积率,2010年起海宁市设立“节地奖”,对企业提高项目容积率、盘活存量土地等举措给予奖励。截至目前,海宁市有8家企业共获得奖励81万余元,其中最高的浙江艺纺纺织品有限公司获得24.8万元。
海宁市还通过倒逼机制推动高效用地。2011年2月,该市出台政策,将用地规模10亩以上的工业企业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落后产能用地作为工业用地调整优化对象,并规定“凡被认定调整优化对象的企业,不得享受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国土部门不予提供新的项目用地;金融部门严格审查并限制新的贷款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