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建空港物流新城 秀洲区“南翼”临空起飞
2012年2月8日 22:44 来源:秀洲新闻网 董时纲

-秀洲区“一核两翼”新腾飞系列报道(三)

  依托物流业 锻造新名片

物流运输

  “打造省部共建重点物流基地、省产业集聚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交通重点扶持物流基地、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谈及嘉兴现代物流园的发展,王店镇党委书记张旦如数家珍。

  自秀洲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以来,作为“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港物流新城的主战场,嘉兴现代物流园区实现了飞跃。对于嘉兴现代物流园从2006年发展至今,从最初的质疑、摸索到现今的异军突起,张旦认为,“这得益于对目标的坚持、对转型的坚持、对产业的坚持。”同时,他用“一心四区”概括了平台集聚效应凸显的原因,“一心是物流运营中心,四区是高端配送功能区、产业物流功能区、钢材加工配送功能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区。”

  良好的发展势头也使得入园企业越来越多,对外知名度越来越高,园区规模越来越大,企业贡献率越来越高,嘉兴现代物流园已经临空起飞。“现在,军民两用机场即将启用,‘物流国九条’也已颁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些机遇,让物流产业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张旦说。

  在当前国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行业要领军、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走转型发展的道路。所以作为王店镇“一把手”的张旦这几年一直把产业转型升级放在经济工作的主导地位,“现代物流业以及厨卫电气行业、保温新材料行业和纺织行业,这四大产业组成了王店良好的产业格局。”

  对于未来,张旦也充满信心:“全力建设国家级物流园区,锻造国字号新名片;把园区从4平方公里拓展到11.5平方公里;完成投资50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形成高端物流产业集群。”

  繁荣大针织 打造空港城

中国毛衫名镇-洪合镇

  洪合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毛衫之乡,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毛衫名镇、中国出口毛衫制造基地等系列荣誉随之而来。但洪合镇始终没有满足。如何加快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努力打造现代田园新洪合?洪合镇党委书记陈兴荣了然于胸:“我们的发展还是得益于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国际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的大背景下,洪合镇毛衫城2011年实现市场交易额47.1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提升生产基地集聚,和濮院镇共同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区。”陈兴荣说。由省政府牵头、濮院镇洪合镇共同编制的《桐乡濮院秀洲洪合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于去年正式启动,濮院、洪合两大针织产业被列为全省第二批产业集群示范区。陈兴荣认为,随着产业集群示范区的建立,一个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大针织产业将真正崛起。“做强交易平台,拓展内外贸并举之路;提高品牌意识,努力拓展区域品牌。”陈兴荣认为,这是洪合镇的发展方向。

  在加快传统产业提升的同时,如何让洪合镇实现新的发展?陈兴荣信心满满:“要按照‘一城四区’的发展布局,打造现代空港新城、国际毛衫名镇、光伏产业强镇。”“一城四区”就是现代空港新城,中心商贸区、毛衫产业提升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区。“我镇将以嘉兴军民合用机场的启用为契机,规划3平方公里的空港产业园,做好航空物流、航空维修等项目的引进,大力培育航空产业,发展临港商务经济。”他说。目前,总投资20亿的航空产业园项目也已经签署。一座现代空港物流新城即将展现。

  合力建平台 比翼齐飞翔

  秀洲区委书记朱海平指出:“平台建设,是加快经济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都必须要有平台作为载体。目前,王店镇和洪合镇两大经济重镇以军民两用机场的建设为契机,抓住有利时机,借势合建空港物流平台,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合建南部空港物流平台,要围绕服务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和大企业倍增目标,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和商务商贸等服务业,要加快形成以嘉兴现代物流园和空港物流保税区为主的物流区和综合配套区。

  王店镇接下来将在原有优势上,积极引进智慧物流,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第三方物流、商贸业物流、快递业集群、供应链集成、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并保持物流地产(高端仓储)、货物配载、货代联运等产业的稳定增长,形成产业物流发展链条,实现陆路物流和空港物流互动发展。洪合镇也将以打造空港物流平台为抓手,继续加快征迁力度,加快空港物流平台招商选资工程,加快项目建设,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完善功能建设。合力打造浙江省临空产业发展特色区,实现两镇优势互补、比翼齐飞的新格局。

  建设南翼空港物流平台,造就空港物流新城,是全体秀洲人民梦寐以求的企盼。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座中国长三角地区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空港物流新城即将屹立于杭嘉湖平原。

标签:物流 责任编辑:俞佳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