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十年磨出城市的风骨与灵魂 嘉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之一
2011年12月21日 08:17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余延青 顾亦来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

  十年,对嘉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来说,却浸润着太多的艰辛和汗水,也砥砺着城市的风骨与灵魂。

  十年来,嘉兴从“面子”到“里子”,用如椽巨笔勾勒出一个风景如画屹立在长三角中央的大城市骨架;在以人为本中,不断提升着城市的功能品位,丰富着城市的内涵,践行着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

  十年来,嘉兴从“钱袋”到“脑袋”,在物质文明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着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千年积淀的崇文厚德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弘扬。

  十年的沧桑巨变,十年的春华秋实。回首十年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人们不难发现,这是一条不断改善民生需求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条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的进取之路,更是一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贯穿始终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面子】

  赋予城市以生命

  十年、三届、几任……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终于花落嘉兴。这不禁让人发出“十年磨一剑”的无尽感慨。然而,不少创建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见证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因为嘉兴在创建之初有着自己的底气,而这种底气不仅来源于嘉兴固有的基础,也来源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创建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

  创卫不断推进城市的管理,改善城市的面貌,而文明城市的创建,更深入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推动着科学发展观在嘉兴的贯彻落实。2001年,在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之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积极争创城市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并提出深入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五城联创”工作,创建的号角从此吹响。2002年即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拿到了创建的“通行证”。

  对照创建的标准,面对激烈的竞争,嘉兴的“短板”也很快暴露出来。与周边一些同台竞争的地级市相比,嘉兴在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市的建设、管理、发展依然是创建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因为城市不仅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城市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嘉兴的城市品牌。

  “十一五”期间,嘉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60.5平方公里扩展到85.1平方公里。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城市承载量的大幅攀升,城市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嘉兴探索实施了“数字城管”系统,并实现市区全覆盖,顺利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城管”试点城市验收。同时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以街面执法为主体、守点巡片为基础、机动查处为补充、专项执法整治为重点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提升了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能。

  十年来,城市面貌这个事关嘉兴民生之本、发展大局的问题始终成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在城市经营中,嘉兴以科学的规划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形成了各个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分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联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赋予城市以生命与品位,促进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转,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提起嘉兴的变化,从湖南来嘉兴务工已7年的小刘由衷地说,这里除了干净、整洁,最让他留恋的就是水和绿,因为水和绿总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律动。十年来,嘉兴的城市扩展到哪里,绿色的花草树木也总是跟到哪里。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市区绿化面积以年均1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城市绿地面积达3300公顷。而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对绿化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步行10分钟基本能够找到公园绿地。

  放慢脚步,亲近自然,越来越成为众多都市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嘉兴结合自身实际,率先在全省提出建设绿道网络的构想,从今年起至2013年,按照“一年成线、两年成网、三年成景”的要求,市区将建成“三环四连八放射”总长420多公里的生态绿道网,目前市区生态绿道网建设全面展开,部分已经投入使用,健康、自然的慢生活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绿道建设不仅成为都市新生活、产业新业态,也成为嘉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样板。

  纵横交错的河流如同城市的血脉静静流淌,增添了嘉兴水乡的魅力,也成为嘉兴城市生命肌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十年来,嘉兴一直把改善水环境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实施污水处理等设施市县联动、区域联建,市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市镇率先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等建成使用,市控断面劣五类水体比例下降到40%以下。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嘉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摘得一项项“国字号”桂冠。

  创建行动有序进行,城市变化呈现眼前。全面开展“市容市貌整序、老住宅区整治改造、交通秩序畅通、市政设施完好、环境卫生清洁、市民素质提升”六大专项行动,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一项项整治改造工程中,城市血脉全面贯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一个个长效管理机制下,城市品位全面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一处处地域文化景观里,城市风情全面展现,城市韵味四处洋溢。

  

  关键词【里子】

  赋予城市以血肉

  文明城市需要有一个干净整洁让人赏心悦目的“面子”。在十年的创建中,在创建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嘉兴创建的理念早已十分清晰,不仅要城市的“面子”,更要城市的“里子”。而这个“里子”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市民从文明城市创建中不断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始终是嘉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事关转型大局,事关民生根本。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合力打好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今年4月,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李卫宁掷地有声地说。

  今年70多岁的吴老伯和老伴住在南湖区建设街道城东社区土产宿舍。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平时提个重物上四楼,成了老两口颇为头痛的事。不过,这两年楼下新建的车库让他们轻松不少。“原来提个30斤重的米袋子上楼,中间要歇上好几次。现在好了,米买回来后,先放到车库,每次提个5斤,吃完了再提,方便多了。”说起这个车库,吴老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吴老伯能够得到一个免费使用的车库,得益于嘉兴市已经实行了几年的老住宅区整治改造工程,而老住宅区整治改造也是嘉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大专项行动之一。根据市政府2010年制定的工作目标,计划从2010年开始用3年时间,使市区80%以上的老旧住宅区(点)的功能性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今年已分批对42个老住宅区实施整治改造。

  在气势恢宏的城市架构下,老旧小区、城市低收入人群、城市服务功能、社会分配公平等等,都是文明创建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和吴老伯一样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们从创建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其实,梳理十年的创建脉络,创建总是植根于人们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

  不断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既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需要,生机与活力的体现,同样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嘉兴率先探索实践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让图书公共资源得到最大利用;率先实施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各地新华书店图书库为保障的农村新华书店“小连锁”经营模式,从而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

  创建直接受益的并非只有城市居民,还包括农村居民、新居民等。嘉兴在全国较早实施的城乡统筹,让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居住环境、就业创业、子女就学等诸多方面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比,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对于190万外地来禾人员来说,嘉兴在全国地级市率先组建的新居民服务机构、服务体系,逐渐改变了他们的地位,让他们开始享受同城待遇。社会公平的城市理念因为一个个政策举措的实施、体制机制的改变,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造就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让老百姓办得了事、办得好事;造就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让老百姓拥有安全感、尽享公民权;造就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让老百姓买得放心、用得舒心;造就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让老百姓接受优质教育、享受丰富文化;造就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让老百姓乘得上便捷公交车、找得到就业岗位、享受得到满意医疗;造就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让老百姓喝得上干净的水、呼吸得上新鲜的空气、看得到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

  创建中的每一件日常事、平常事、家常事,都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方方面面,文明城市成为综合评价一座城市的最高荣誉,是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

  创建十年,嘉兴以最切实的方式构建起基层管理体系,增强了数百万城乡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最丰厚的资源保障着群众合法权益,拓宽着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渠道;以最系统的手段维护着社会公共安全,构筑着平安稳定、和谐幸福的现代城市新生活,以厚实的“里子”温暖着这里的城乡居民、新老居民。

  关键词【素养】

  赋予城市以灵魂

  建设可以使城市变大、变美,唯有文明才能使城市变得伟大,也只有市民的文明素养得到不断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自觉呵护城市的肌体,才能真正赋予城市以高尚的灵魂。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恰恰是文明创建最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岁月的画卷一页页地翻过,但总有些人让我们无法忘记,无法漠视他们在这个城市文明进程中的推动作用。从几年前张康杰为正义献身,到去年3月俞文华的见义勇为,他们的挺身而出,维护了社会的正义和人民的安全。在付出鲜血和生命外,我们似乎总能看到另一种平凡的力量,那就是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让他们从此变得伟大。

  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个文明市民该做的事。借助于平凡人的非常事,嘉兴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连续三届精心组织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每年涌现出感动嘉兴的道德楷模,正在影响着所有嘉兴的市民。2011年7月2日,秀洲区王江泾镇年轻的妈妈吴菊萍冒着生命危险,徒手接住了从十楼坠落的女童,被称为中国“最美妈妈”。

  目前嘉兴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名,省、市级道德模范23名,中国好人榜入选17名。第三届嘉兴市道德模范评选正在进行中,而身边好人的故事也在人们的不经意间不断闪现,散发着文明的光辉。

  在大力弘扬这些彰显道德力量的先进典型的同时,普及市民的文明意识,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一直都是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需要重点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成人的言传身教,也需要“小手”牵起“大手”。十年中,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嘉兴市精心组织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读书活动,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中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读、诵、书、演、画等形式,欣赏和诠释经典,使青少年多维度品味国学的魅力。针对农村未成年人和新居民子女教育,嘉兴大力实施了“春泥计划”,共享阳光夏令营、少儿艺术进农村、青少年“模拟法庭”、安全知识电化教育等活动涵盖了所有行政村。

  在城市的发展中,志愿者越来越成为影响并提升整体市民素质、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市民从被动享受文明到主动参与文明,也是城市进步的具体体现。十年来,嘉兴市大力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协会、服务站、服务点和服务队的形式,在各行各业建立起志愿者队伍。全市拥有注册志愿者24万名,各类志愿者队伍达2000多支。他们组建环保检查团、环保专家服务团,参加政府执法监督;文艺大篷车活跃在社区、村镇、学校、企业,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志愿者中还涌现出一批“老娘舅”、“和阿姨”等民间纠纷调解员,化解身边的各类矛盾纠纷。正是这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正是他们热心的公益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文明与和谐,嘉兴志愿者服务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

  十年创建路漫漫,十年创建几多难。翻开岁月的画卷,梳理创建的历程,看到金灿灿的“金字招牌”,我们应当感到自豪,为我们的城市自豪,为我们的付出自豪。当我们享受丰收的喜悦、创建的成果之时,我们更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果实。我们坚信,经历了“国考”后的嘉兴,定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