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系列报道(二)
每周六下午,洪合镇的一批书法爱好者就会到镇里的横泾桥社区,参加“横泾书社”活动,挥毫泼墨,切磋技艺。在这些人中,有小学生、有羊毛衫老板、有理发师,也有企业职工,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像这样的村级民间文艺队伍,遍布秀洲城乡,活跃在田间地头、社区广场、企业车间,在自娱自乐同时,给群众也带去了快乐,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
组建队伍
搭建基层文艺平台
为组建“横泾书社”,横泾桥社区主任黄水耀亲自出面,联络人员,落实场地、书写纸张笔墨,还向嘉兴文化学者王静庵老师(书法家朱大熙的遗孀)求得了“横泾书社”题字。
近年来,秀洲区各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重视挖掘和培养基层的文化能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并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文艺团队。像“横泾书社”这样的村级文艺团队,全区已经建了200余支,覆盖音乐、舞蹈、戏曲、美术、书法、摄影、民俗表演等门类。为推进村级民间文艺队伍建设,秀洲区要求,每个行政村(社区)组建2支以上的文体团队,每支团队人数达到10人以上,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作为秀洲区村级民间文艺队伍建设成功典型的王店村嫂摄影队尤其引人关注。在前不久举行的朱彝尊文化节上,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晓明更是对其寄予了厚望:“秀洲的村嫂摄影队在省里独一无二,我看了她们的作品,觉得非常精彩。希望村嫂们坚持创作,坚持出好的作品,并且欢迎她们参加省里的摄影展。”
2008年“三八”期间,全省第一支由49名农村妇女摄影爱好者组成的“王店镇村嫂摄影队”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建林村聚宝湾的梅园成立,聘请了嘉兴市女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寿平等作为技术顾问。2011年“三八”期间,“王店镇百名村嫂摄影队成立仪式”举行,村嫂摄影队队员人数增至100多人。村嫂摄影队多次举办摄影作品展,均取得不俗反响,尤其在第四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上一展魅力,获得了文化部原副部长艾青春和全国各地的画乡代表及经贸客商的好评。近年来,村嫂们更是在市、区两级各类摄影比赛活动中屡创佳绩。
此外,成立于1985年的王江泾镇东荷村文艺团队,以打莲湘、挑花篮等民俗表演为主要形式,现有队员40余人。成立于2005年3月的新城街道秀和社区舞蹈队排练的舞蹈在嘉兴市历届“社区之声”文艺调演中多次荣获金、银奖。今年成立的王店镇镇中村排舞队,每周有3个晚上跳排舞,现有队员近40人。
热情高涨
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队伍
秀洲区、镇两级对村级文艺团队都有一定的资金补助和奖励,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当然,除了上级拨款,村级文艺队伍还勇于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子。譬如油车港镇合心村这个拥有5支以上文体团队、几百件原创文艺作品、近百名文艺爱好者的区文化特色村,村民对文化的热情参与让人感动。参加秧歌队、排舞队等文艺团队的村民经常自费购买统一的服装、化妆品等用品。此外,那里的很多私营企业主都非常支持村文化事业,像龙泉铜厂厂长徐建良、吉盛植绒厂董事长吴建兴等都先后出资赞助村级文艺团队购买服装、道具等各类演出用品。
王店镇南梅村舞狮队更是敢于吃“螃蟹”,他们在筹集资金方面上想出了一个新办法:走市场化新路子,与宁波四方缘餐饮集团等企业签订合作关系,通过为这些企业提供舞狮表演筹集资金。这种以文养文的新方式效果很好,近几年,舞狮队共筹得资金38000多元,人员也从起初的11人发展到现在的70余人。
投入力量
让队伍真正“动”起来
队伍组建起来了,资金筹集到了,就要让它活动起来,发挥作用,这是关键也是难点。秀洲区通过搭建平台、资金补助、加强培训等途径让队伍真正“动”起来。
秀洲区积极为村级文艺团队搭建表演展示的平台,鼓励进城演出、跨区域演出、和专业文艺队同台演出,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和活动热情。连续举办5届的区级活动“新农村嘉年华”,已成为村级文艺团队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由于参与面广、节目原创性,该活动荣获首届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
此外,秀洲区还依托区文化馆培训场地和专业人才优势,通过“请上来集中培训”、“走下去个别辅导”、“送出去学习交流”等方式,为村级文艺团队量身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区文化馆美术部推行以分片包干为形式的辅导制度,深入群众、走村入户,对村级农民画民间文艺队伍提供“点对点”的辅导,提高了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经他们辅导的油车港镇合心村12位农村姐妹创作的70余幅农民画作品,今年“七一”前夕在秀洲•中国画艺术中心组成了秀洲区绘心声•颂党恩“十姐妹”农民画展展出,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