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里还可以买到打电话用的IC卡和201卡?”前天,一个读者拨通了晚报热线电话进行咨询。记者在多处询问后了解到,目前只有个别电信营业网点仍在销售IC卡和201卡。这类电话卡几乎绝迹的原因很简单,做这个生意赚不到钱。
这个电话勾起了记者对曾经红极一时的公用电话亭的追忆,今后公用电话亭是退出历史舞台,还是重拾往日的辉煌呢?
曾经的辉煌:
打电话要排长队
上世纪90年代初,嘉兴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顶着黄色“小帽子”的公用电话亭,凭借便利快捷和资费便宜的优势,其赢得了大批市民的欢迎,成了都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时没有移动电话,出门后想与人联系很不方便,碰到紧急的事情全靠公用电话亭。”家住桐乡市区河坊人家的郑先生说,1996年他跟风买了流行的BP机,每次BP机“滴滴滴”一响就得到处找电话,“有了公用电话亭,确实很方便。当时的公用电话亭非常受欢迎,尤其是闹市区的公用电话亭,想打个电话甚至要排长队。”
据了解,20世纪末期是公用电话亭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整个嘉兴地区有1500多个公用电话亭。”中国电信嘉兴分公司电话百事通运营中心的范兴忠告诉记者,当时的公用电话亭主要有投币公话亭、IC卡公话亭、201卡公话亭三种,而目前投币公话亭已经很少,只剩下个位数,主要分布在嘉兴市区的几家医院内。
公用电话亭除了方便以外,另外一个吸引消费者的原因就是实惠,尤其是拨打长途电话,话费十分“亲民”。随着通信业的不断发展,公用电话亭的收费标准也经历了“三级跳”。最初,长途话费是8角/3分钟,到2003年经过适度调价后变成3角/分钟,2009年开始降为1角/分钟。
现在的冷清:
部分公话亭收入为零
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以及资费的不断降低,只有通话功能的公用电话亭逐渐被人们冷落。昨天,记者来到位于桐乡市政府广场的公用电话亭,发现它的前面有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完全遮住了两台电话机。
据了解,该电话亭属于桐乡市区使用率比较高的一个,记者从下午1点30分到2点一直守候在电话亭附近,结果发现半个小时内没有任何使用者。
“以前桐乡市区有100多个公用电话亭,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现在经过改造后只剩下20多个。”中国电信桐乡分公司市场部经理费勤学告诉记者,近几年,公用电话亭的业务量一年不如一年,即便有人使用,大部分也是拨打免费应急电话,比如120、110等。现在使用公用电话亭的主要是外来务工者,优惠的长途话费是他们选择公用电话亭的主要原因。
“现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公用电话亭使用率还可以,一个公用电话亭一年的收入有1000多元,但更多的公用电话亭收入几乎是零。”费经理说,现在开公用电话亭绝对是亏本的,因为每年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维护,翻新一个电话亭需要五六千元,即使是基本的清洁护理费也要2000多元。
中国电信嘉兴分公司公众客户部的冯伟告诉记者,公用电话最主要的配件是主板和听筒,而一个主板的价格是1000多元,一个听筒的价格在700元左右,目前嘉兴市区的公用电话亭每个月都有10多个听筒破损,维修成本非常大。
发展新思路:
服务市民的大平台
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公用电话亭日益受到冷落,公用电话亭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
“公用电话亭作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绝对有存在的必要。”范兴忠说,英国伦敦的公用电话亭是全球闻名的形象建筑,只要看见红色的公用电话亭,就知道来到了伦敦。近期,嘉兴有10多个公用电话亭被翻修,在形象上有了巨大的突破,不再是普通的塑料亭,而是被打造成极具江南特色的“景观公用电话亭”。据了解,这些“景观公用电话亭”主要分布在市区的各个景点附近,比如月河街区、南湖景区等。
既然公用电话亭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除了为它改变外形外,能不能在“内涵”上对其进行提升呢?冯伟经历了嘉兴公用电话亭发展的起起伏伏,他认为,公用电话亭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为老百姓提供信息服务的大平台,比如提供多媒体终端服务、缴费、查询信息等,目前他们也在尝试为公用电话亭“变身”。
据悉,现在嘉兴市区有10多个公用电话亭已经成为无线信号的发射点,比如月河街区附近的“景观公用电话亭”,市民在该电话亭50米左右的范围内即可搜索到WiFi信号,而且电信公司为市民提供了免费的WiFi账号,只要用手机发送短信便可获得,在这里通过手机上网既方便又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