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点】:王江泾镇大坝村
【村民愿景】:“能为本村做点贡献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当然,也希望在外打拼的我们能叶落归根。”
【村庄速写】:坐落于王江泾镇最北端西部的大坝村,与江苏盛泽、黎里、平望交界,现有16个组,常住人口1698人,漂泊在江苏一带的村民约占大坝村总人数的40%以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拥有自己的企业,几乎清一色从事着与纺织品有关的生产和贸易,周边村民习惯性地戏称这个村为“老板村”。
一个周三的上午,在盛泽做生意的村民史春荣难得抽空回家,他带记者在村里走走看看,只见左邻右舍静悄悄的。“年轻人大多不在家,像我这样上了年纪还在外面打拼的也有不少。”他说。63岁的史春荣是大坝村头一批“淘金者”,也是纺织产业领域的老前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敏锐地觉察到改革开放的春风,离开家乡到上海、盛泽等地做纺织品买卖。从最初的小本经营到现在拥有156台喷气织机,专营高档面料加工生意。“我们这代人文化水平低,就靠自己的积蓄扩大经营,也不敢去找银行贷款啥的。”他说自己是老前辈经营模式的典型。近两年,他在全村率先购置了每台价值30万元至50万元的喷气织机,效益高且污染少。
记者还遇到回家办事的村民戴爱武和唐明其,他们是大坝村年轻老板的代表,与老前辈们谨小慎微的打拼模式相比,他们开拓事业版图的魄力和勇气更让人叹服。40岁出头的戴爱武在江苏盛泽和宁波慈溪各有一家纺织品门市部,掌握了一批值得信赖的客户群,她不再担心上当受骗。“我现在不做零售生意,每年光是应付客户订单就够忙了。”家在大坝村,事业在外地,戴爱武和其他年轻老板一样每天早出晚归。
39岁的唐明其现在已经在思考转型发展之路。2003年,他向银行贷款数十万元,白手起家的他现已拥有4家企业,员工150余人,虽然纺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他还是盘算着如何实现多种经营。“现在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前景不错,我正在考虑发展生态养殖和生态农业。”他说。
“这些老板都是土生土长的大坝人,虽然常年背井离乡打拼事业,但他们一直牵挂着本村的发展。很多老板都很热心公益事业,与村里的困难户结对。”大坝村党支部书记凌雅琴告诉记者,腰包鼓起的老板们现在有了新追求,如果政策利好,他们还愿意回家乡创业,为大坝村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帮助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