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热点追踪】污染源包围 危险品威胁 “黄金水源”长江黯然失色
2011年11月14日 08:26 来源:新华网 记者 朱旭东、赖臻、吉哲鹏

  新华网南京11月13日电在江苏,几十年前很多地方喝的是门前门后的河水;十几年前,这些地方开始喝井水;如今,很多地方只能“舍近求远”喝长江水。除了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外,地表水、地下水相继被污染,长江水成为唯一可用水源却是客观原因。

  但是,“你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你的下水道,我的自来水”却成为重要水源地长江当前的真实写照。作为一条“黄金水道”,长江正日渐失去其“黄金水源”的资质。

  沿江众多化工布局威胁长江水源安全

  长江干支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横贯东西、纵连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蕴含量占全国的40%,其干流所经省级行政区共有11个,也是沿江各城市的重要水源。而我国南涝北旱,正在规划实施的南水北调,则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这些,又赋予长江“黄金水源”的使命。

  但是,“黄金水源”早已被众多污染企业所包围。国家环保部去年12月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全国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对长江而言,沿岸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此外还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化工产业对长江水源的威胁,在下游尤其明显。仅南京到上海,长江沿岸就摆放着8个大型临港化工区。随着各种类型的化学工业园区建立,接踵而至的是物流、仓储和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可以说,长江流域一些江段岸线基本被化工项目占领了。

  皖江城市带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但它的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一直困扰着下游。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信息中心主任何春银表示,长江沿线的城市绝大部分水源地维系于长江,一旦长江出现污染,将无水可用。“如今中西部地区沿江的化工园区相继成立,多采取粗放的发展方式,污水必然下排,对下游产生很大制约。”

  航道危险品运输随时可能造成污染

  今年3月,江苏江阴常州交界处发生一起货轮苯乙烯溢出事故,仅有少量苯乙烯溢出流入长江,但事发地下游约5公里处即为无锡锡澄水厂取水口。为确保取水口安全,无锡锡澄水厂、常州水厂分别采取了暂停供水措施,导致两地市民纷纷抢购矿泉水。

  南通海事局副局长薛建军说,“江阴仅有100公斤苯乙烯溢出流入长江,就造成如此恐慌,可见其影响之大。”

  记者从江苏省南通海事局了解到,自2003年以来,南通辖区危险货物吞吐量已经连续8年超过千万吨,南通长江水域每天还约有30万吨的过境危险货物。目前南通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品种达103种,主要为原油、液化石油气、燃料油、苯类、醇类等易燃易爆和有毒石油化工原料,其中被《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重污染、高毒性的X、Y类物质占七成以上。

  薛建军说,经长江南通段吞吐的危险货物作业品种,有易溶于水的,进入水体后根本没有有效处置措施,只能依靠水体的自净作用;有的不溶或微溶于水,其中比重大于1的会沉入水底,目前基本没有有效处置措施,比重小于1的物质,可利用围油栏等进行围控,也仅能部分回收处理。薛建军说,由于长江南通段是潮流河段,可随时影响上海、苏州、南京等沿江地区,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其危害程度将远远超过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和大连原油污染事件。

  上下游要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薛建军等人的担心,前不久在长江的支流涪江上演--自7月21日涪江上游被锰矿矿渣污染后,共饮涪江水的多个城市饮用水受到影响,影响人群超过百万。

  据了解,7月21日凌晨,山洪泥石流造成四川岷江电解锰厂渣场挡坝部分损毁,泥石流卷走部分矿渣,冲入河道造成涪江污染。绵阳市政府7月26日晚发布公告称,涪江绵阳、江油段水质因受到污染,呼吁广大市民近期生活饮用尽量使用瓶装水、桶装水等成品水。绵阳市政府7月29日宣布解除警报后,同饮涪江水的遂宁市则决定切断涪江水源。7月29日,遂宁市涪江黄莲沱入水口关闸封堵工作完成,涪江水已经不能流进渠河。7月31日,遂宁市环境监测站发布监测结果,困扰涪江的锰污染才被清除。

  江苏省环保厅流域处处长陈志鹏表示,涪江水危机导致上下游共受其害,对长江上下游城市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相关专家表示,我国目前必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对长江而言,中上游地区如果出于环保的需要,失去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机会,就应该得到补偿。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等人建议,长江上下游所在的地方政府应通过协商达成保护流域水资源环境的协议,通过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起监督和实施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奖惩机制。当流域上游出境断面达到水质控制目标时,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进行生态补偿,而如果出境断面水质达不到控制目标,上游地区要对下游地区进行补偿。

标签:国内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