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营造古色古香的中医治疗氛围 秀洲力推中医药事业服务城乡居民
2011年10月17日 08:31 来源:嘉兴日报
    墙上贴着各种人体穴位图以及扁鹊、华佗等古代名医画像,厅堂内弥漫着浓浓的中草药特有的味道……营造了古色古香的中医治疗氛围,这是记者日前在新塍医院中医馆看到的场景,这也是秀洲区首个独立的中医药功能区,于今年8月底开馆。

  中医馆由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针灸室等科室组成。最吃香的要数中医骨伤科,平均每天接待40多名病人,有的病人还慕名从江苏、杭州、上海等地赶来。

  据新塍医院院长梁慧军介绍,推行中医药业务是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该院早在2007年起就推行中医药业务,中医门诊人数和中药饮片销售额呈逐年增长趋势。

  “在病人初中风40天内,对其进行中医理疗和推拿,同时加上适当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恢复肢体功能。”正在馆内指导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杨医生告诉记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康复。

  新塍医院中医馆是近年来秀洲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典范和缩影。记者从区计卫局获悉,秀洲区将中医药事业列入“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实现区属医疗机构建立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区域相对独立、服务项目齐全的中医药功能区(中医馆);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两个以上中医诊疗科室及中药房;7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配备1名掌握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中医社区医生。

  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成为秀洲区打造医疗人才队伍的又一项新目标。新塍医院中医馆中医骨伤科医生申屠锋军来自富阳,其他镇医院或卫生院也纷纷与本市或其他地区的医疗机构建立中医特色专科综合交流机制,并选派青年医生赴外地知名中医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填补秀洲区中医药服务项目空白,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今年,秀洲区正式启动中医药发展“三名”工程,即打造3个“中医名科”;培养3名市级“名中医”和5名区级“名中医”;开展3项受百姓欢迎的知名中医药适宜技术。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区级医疗机构有中医名科、市级名中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区级名中医,社区卫生服务站有特色适宜技术的中医药服务格局。

标签:中医 责任编辑:俞佳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