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观赏带中,荷叶田田,藕莲和花莲成片挺立,睡莲点缀其中;在昔日“逢水必淹、逢雨必灾”的秀洲区王江泾一带,而今莲藕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碧翠欲滴的荷叶布满了水面,彩鲤、黑鱼等在水中肆意畅游……这是近日记者在秀洲区王江泾镇和该镇太平村、洪典村看到的景象。
也许不曾有人想到,如此的美景和生态环保的农作制度模式,竟出自几位退休老人之手。2001年6月11日,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嘉兴执行部成立,它是以基金立项资助方式运作的农技推广民间组织,资助对象包括乡镇以下的农业龙头企业、普通农户等。时年65岁的原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杜云昌出任基金会会长。学农出身的他,退休后不仅心系“三农”,还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同志下田头、访农户,探索农作新模式,立志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十年时间,一晃而过,该基金会嘉兴执行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和全市各县(市、区)执行部一起,相继组织实施“粮经结合、万元千斤”、“农业生物质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与“水产生态高效养殖”等项目的同时,又在王江泾、油车港和新塍三镇立项实施“湿地种养结合新型农作模式”。目前,该模式在我市北部湿地农业开发中初显成效,使得当地农户的“钱袋子”又鼓起了很多。
因势利导
走出“水患”变“水利”新路径
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北部的王江泾、油车港和新塍三镇,区域内河道交错,港汊众多,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带。由于该地区历史上地势较低,加上上世纪70年代的地下水开采,造成地面沉降,据水利部门统计,从1992年至2005年间,该地区沉降1006毫米,累计形成了16万余亩洼地,成为“有水必淹、有雨必灾”的水患频发区。
不仅如此,该区域王江泾镇运河以东地区和油车港镇北片的大部分农田常年处于高水位状态,无法种植春粮,单季晚稻也很难种好,土地的季节性闲置、低效率利用和低产出经营现象也较为严重。大量肥沃的农田失去了粮食高产的功能,严重影响农民收入。
这种既存的事实和地理“劣势”,让基金会的几位老同志陷入深思,如何才能化“劣势”为“优势”?如何才能让这种“劣势”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种资源?
曙光出现在2009年。当年,杜云昌带着几位基金会的老同志,在下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农作制度,提出了变“水患”为“水利”,利用开发以水生作物为主的低洼田种养结合新模式的设想。这种模式一经提出,即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王江泾在历史上就有‘荷花乡’之称,加上该镇还有一家以莲藕加工食品为主业的龙头企业,莲藕产品销路没有问题,因此成片种植莲藕就成为首选。”杜云昌说,调研时他们还发现,嘉兴著名的南湖菱种植已经开始北移,在油车港和新塍两镇的内外河塘和低洼湿地都能看到,因此基金会因势利导,在这两个镇大力推广南湖菱种植。
“水稻改种莲藕不仅没有改变原来的湿地效应,还增加了碳水化合物产出,增加了经济效益。”该基金会嘉兴执行部的技术顾问杨治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这些湿地或洼地要么荒废,要么种上每亩效益只有400元至500元的水稻,但是种上莲藕或南湖菱后,每亩效益就能提升至2000元至3000元,翻了好几倍。
详细试验
算出套养增收新“公式”
水面主导作物一旦确定,那么水下种养什么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农民收入,而种养多少才不至于对水环境、土壤和产品品质产生影响等问题,又成为杜云昌等人迈出第一步之后不得不面对的“思考题”。
为了给广大农户交上一份满意“答卷”,2010年,基金会嘉兴执行部和秀洲区执行部会同当地农技服务中心开始进行实地试验示范。在王江泾镇种植的3650亩莲藕中,共套养鱼类210亩,其中套养瓯江彩鲤100亩,每亩放养300尾;套养泥鳅80亩,每亩放养4000尾;套养黑鱼30亩,每亩放养100尾。
经过一年实践,通过测产,莲藕亩利润是2800元,套养的瓯江彩鲤、泥鳅和黑鱼的亩利润分别是1309元、599元和1135元。那么莲藕加上套养的水产品亩利润分别是4109元、3399元和3935元。而这三个数据是种植水稻亩利润的七至八倍。
“按照试验的210亩计算,仅这三项套养的水产品共计增加效益70多万元,成果比较明显。”该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寅华说,有了成功经验后,该项目计划至2013年在王江泾镇推广以莲藕为主的湿地开发面积15800亩,其中种养结合5500亩;在油车港镇推广以南湖菱为主的湿地开发面积10000亩,其中种养结合500亩;而在新塍镇,将在已有南湖菱套养中华鳖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推广示范,并相应开展其他种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和示范。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目前王江泾、油车港和新塍三镇的湿地农业种养模式已基本确定,经济效益也已初步显现,但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嘉兴执行部仍不满足于此。为了掌握该模式对当地空气、水、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所生产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已委托市农科院进行机理研究,取得科学依据。还计划利用湿地和低洼田开发养殖彩鲤、黑鱼、青虾、鳖等“荤八鲜”和莲藕、南湖菱、慈姑与茭白等“素八鲜”系列产品。在力争套养水生作物多样化的同时,该基金会还扶持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并结合王江泾镇的莲泗荡、刘王庙的旅游观光景点,沿路建立荷花景观长廊,美化环境,增加观光内容,提升旅游产业层次。
“只有通过农村产业的多重发展和多层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说到这里,杜云昌脸上显示出无比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