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Wining”在嘉兴19楼发了一个帖子,询问网友“小孩在家洗碗,你会给多少钱”。“Wining”在帖子中称,她在家洗碗的价格是洗四五个碗两块钱,本想征求网友意见,好要求涨价,谁知这一问,反倒在论坛里引发了一场有关“孩子做家务,家长是否应该给钱”的大讨论。
网友评论各有各的理
网友“Wining”在嘉兴19楼发的帖子内容为:“在家洗碗,一顿大餐十几个碗,你觉得要妈妈给多少钱?大家说说看,我好涨价,现在是洗四五个碗两块钱。”
从帖子来看,“Wining”今年13岁,在家经常帮家长做家务,获得一点零用钱。帖子发出后,跟帖的网友也各持观点。在将近70条回复中,共有25名网友明确表示不会给钱,11名网友表示适当给予金钱奖励是应该的,剩下的网友则没有明确表态。
赞成给钱的一方觉得,给予物质奖励可以树立孩子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观念,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比如网友“就想超车”表示洗碗当然要给钱,“俺儿子洗碗,一个碗5毛钱,拖地2块钱。其他买酱油什么的,都是无偿的。俺儿子的所有收入,包括压岁钱,全部用来支付他自己的学费、买玩具和送别人礼物。”
认为不该给钱的一方则觉得,什么都讲金钱,亲情观念、家庭观念会淡薄,孩子会形成以金钱衡量一切的价值观。比如网友“小靓119”说:“换做是我的孩子,我还要让他付饭钱。既然懂得付出劳动索要回报,那也应该懂得父母养他也不是理所当然的。当你有能力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时,为何需要父母用钱来买你的服务呢?你吃饭不是也使用了这些餐具吗?你不愿意洗自己衣服的时候,你妈帮你洗了,她跟你收钱了吗?”
奖励孩子家长有一套
徐女士是一名14岁男孩的家长,谈到儿子做家务是否需要给钱,徐女士有自己的一套“教子经”:“我们一家三口每人都要做家务,我儿子从小就被要求洗碗、倒垃圾等。但我从来没因为做家务而给儿子金钱奖励,因为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义务做家务。”
徐女士还谈到,对于儿子学习上的优秀表现,她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儿子小学六年级奥数希望杯得到全国三等奖,她奖励儿子一台笔记本电脑;初一考试排班里前5名,她奖励儿子一双名牌球鞋和一部苹果MP5。
其实,持徐女士这种观点的市民不少,在记者随机调查的10多位市民中,绝大部分家长都会要求孩子承担一部分家务,孩子偶尔也会主动做,但家长都不会以做家务为由给孩子金钱奖励。他们会适时送孩子一些书籍、文具作为奖励。
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位家长实行做家务累计积分换金钱:20积分换10块钱,基本洗一次碗算5分。
老师不太提倡有偿劳动
孩子做家务,家长要不要给予金钱奖励?记者特地采访了嘉兴学院科研与信息处处长朱老师。
朱老师告诉记者,孩子做家务,家长付钱的现象在嘉兴应该不多见。这在西方社会比较多见,在我国不一定适用。虽然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使孩子承担起了家庭责任,但中国传统重视家庭亲情,过分看重金钱会使劳动本身变味。当然,每个家庭文化氛围不一样,不是说给钱就一定是功利主义。
秀洲区油车港镇中心小学的俞老师则表示,这种情况在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身上并不多见。俞老师个人认为,该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功利色彩太浓,这样会把孩子带入没钱就不做家务的误区,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