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百万市民共赴“文明之约”——嘉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2011年6月11日 02:37 来源:嘉兴日报
    2011年6月7日,端午假后上班首日。刊登于《嘉兴日报》5版的《嘉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周报》引起了街头巷尾的热议。

  “数字城管巡查共发现各类问题1628个,已经解决569个,待解决1059个……”家住天河街市府宿舍的退休干部李健说:“每周一期的《督查周报》对我震撼不小,表面看起来是亮丑揭短,实际上传递出来的信息是面对问题真抓实改的决心。这表明我们嘉兴的文明创建不作秀,实打实!”

  事实上,伴随每周一期的《督查周报》,让相关责任部门倍感压力。这是一张市创建办5月26日发出的《督办单》:“中国电信嘉兴分公司:根据督查发现,市区道路电信交换箱、公用电话亭等设施存在牛皮癣、油漆脱落和部分损坏等现象。请你们于5个工作日内对以上问题进行全面排摸并制定具体整改措施……”仅用3天时间,中国电信嘉兴分公司就上交了清理整改计划:“经过数日排摸,我公司发现市区75个点需进行整治……我们确保在6月24日前完成全部整改工作。”

  部门反应之快、效率之高、措施之实,令广大市民对文明创建有了更多的直接感受。作为党的诞生地,在喜迎党的90华诞之际,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力行,以饱满的热情共赴“文明之约”。

  

  创建的魅力:

  市民争当文明守望者

  “文明城市创建必须着眼于为民利民,共建共享,必须依靠群众。”市文明委领导表示,让市民畅快淋漓地“捅娄子”,才能让政府及时有效地“补娄子”。

  监督机制被有效利用起来。市民纷纷加入“城市啄木鸟”队伍,“啄”出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发挥监督、检查、引导和示范作用。所有市级媒体均设置了新闻热线,每天24小时接受投诉,定期曝光存在的问题。市纪委把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强化执行力问责的重点,按照“谁承担谁负责,谁不力问责谁”的要求,强化领导督查、创建办督查、新闻媒体督查、市民督查等手段,强化部门的责任意识。

  人们欣喜地发现,一些市容“顽症”得到彻底根治:几年来反复出现的火车站广场脏乱差现象,市政府明确了责任部门,落实了改造方案,临时公厕建起来了,乱停车现象不见了;昌盛路等一些位于区域交界的“三不管”地带,通过区域联动执法,乱设摊现象得到彻底根除。

  每一位市民心中都有自己的文明城市标准,每一位市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文明城市创建,每一位市民都争当文明的守望者。

  党员率先垂范。坚持了6年的党员“一员双岗”制度不断被赋予新内涵,“勤奋工作敬业岗、服务群众奉献岗”成为每位党员投身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遍布全市各个领域的4100多支党员服务团队、701个新居民党员之家、137个党员专业工作室,以及由此衍生的党员承诺制、服务积分制、党员义工制,蕴涵了党员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的无声誓言,彰显了党员的先锋魅力。在嘉兴,一名党员就是一个文明端口、一面鲜艳旗帜、一座行动灯塔,推动着党的诞生地城市文明向纵深发展。

  文明城市的主体是市民,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之本。伴随着自上而下的倡导,嘉兴的文明风气也经历着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

  广大市民自发组织起来要约“嘴不乱说、口不乱吐、手不乱扔、脚不乱行”,踊跃参与志愿者行动,清洁家园、维护交通秩序、慰问困难家庭、帮教失足少年,为创建文明城市激情奉献着。

  如今,嘉兴市区平均每10名市民就有1名志愿者,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各行各业,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中有机关干部,也有普通群众;有耄耋老人,也有在校学生;有本地居民,也有外来务工者。“有困难,有需要,说一声,我能办的肯定想办法。”这是私营业主姜宝祥的为民承诺;“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台机器,那么我们要当润滑油,降低噪声,减少磨损;如果把社会比作人的肌体,那么我们就当益母菌,帮助消化,增强食欲。”这是年过七旬的“老娘舅”杜子鑫的人生格言;“嘉兴良好的居住、治安、人文环境留给我完美的印象,我要回报嘉兴,这是我的责任!”外资企业凯米光学的韩国籍高管许官先生和他的员工带着对嘉兴的一往情深参加志愿者行动……传承嘉兴千年的吴风越韵和传统的崇文厚德精神,辅之以现代文明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贴着党的诞生地这块有机土壤,焕发了勃勃的活力和生机。身边涌现的先进典型让越来越多的人净化了心灵,校正了价值取向。志愿精神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城市向上提升的精神力量!

  创建的合力:

  弥平部门履职“缝隙”

  “不看成绩看不足,不看表面看细节。”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嘉兴市委、市政府吹响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新一轮号角,全市上下以一把更加严格的标尺,丈量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建国路、中山路地处市中心繁华地带,长期以来,沿街店铺林立、车辆行人众多的情况,让该区域存在着卫生状况差、管理秩序乱等问题。如何着手整治?如何长效管理?

  今年6月,市级相关部门率先从清洁环境卫生入手,撤销了一个个污染严重的大型垃圾桶,设立了一个个崭新漂亮的分类果壳箱。全面落实“门前三包”,推广垃圾预约收集,让沿街店铺经营者实现自我管理、主动参与。针对该区域人行道车辆乱停乱放、行人难以通行的问题,市级相关部门在人行道上划出特定区域、修建标准围栏,让所有车有地方可停,让所有人有道路可走。

  在建国路整治之前,市容市貌整序、市政设施完好、交通秩序通畅、老住宅区整治改造、环境卫生清洁、市民素质提升等六大专项行动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各部门不断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精心实施分步推进。主干道路名称和标志得到全面规范,交通标志线和交通护栏重新合理设置,公用电话、邮箱报栏等公共设施全面改造,40个老小区不仅外表变得光鲜了,内部也经过“穿衣、戴帽、换胆、改水、整区”的综合改造,解决了管道堵塞、外墙渗水、道路积水等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问题,变成了具有特色的宜居社区。

  除点对点的专项行动外,一项项着眼于未来的长效管理机制也陆续推出。路是城市的血脉,为保证畅通运行、路面整洁、安全有序,市区全面实行路段责任包干制。以全市三环以内15个主干路段为辐射源头,将市区范围内上百条二级、三级道路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内;由7位市领导亲自指导、督查,97个部门对包括背街小巷在内的所有道路进行了全面监督和集中管理。每个路段都设有1家路长单位,2家副路长单位,数家联合单位,市级机关部门、单位全线联动,划定“责任田”,落实“工作制”。

  身为市区文昌路的路长单位,市水利局、市国资委与嘉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对该路段卫生状况、管理情况进行着不定期、不定时、不定点明察暗访。这些单位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网,他们在负责路面秩序的同时,也肩负起了社会管理的职责。一些职能部门履职中存在的职能“缝隙”,由此实现了无缝对接,无意间又完善了网格化的城市管理机制,夯实了文明城市的基石。

  创建的引力:

  消除城乡文化供给落差

  “文明,不是市民的专利,农民同样应该享有。”嘉兴的文明创建始终坚持城乡“一盘棋”。立足全国城乡发展最均衡、城乡收入比连续7年全省最低的有利条件,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嘉兴统筹城乡的先行发展优势,以城市文明带动、辐射农村共同发展,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城乡同步共享文明成果。

  自2008年以来,南湖区余新镇农民余跃明的很多个周末都是在镇图书馆度过的。在那里,他会先上上网,再借些书回家看。他说:“2008年以前,嘉兴市图书馆的大门朝哪儿开我都不知道,更别说借书了。现在,城市图书馆就好像开到我家门口,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借到市图书馆的书,方便极了!”

  这种方便的借阅方式得益于嘉兴在全国率先打造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从2007年开始,嘉兴通过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在乡镇开设图书馆分馆,村里设图书流通站,以网点化、连锁化的形式让公共图书馆走出高楼深院,为城乡居民提供近距离的服务。目前,全市共建成54个乡镇图书馆分馆,通过市域范围内借阅“一卡通行”和“通借通还”的运行模式,使原本局限于城市的公共图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全市百万农民因此受益。

  其实,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只是嘉兴打造城乡文化链,提高公众文明程度的举措之一。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文化设施大部分集中在城里,共享度低,而城乡文化供给的落差直接导致城乡文明的落差。为此,市领导决心着手打破城乡壁垒、区域壁垒,“眼”向农村,“面”朝农民,在建立市级文化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又专门设立了总额为2000万元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让文化资源下乡,使嘉兴从原先的城乡硬件一体向精神文化一体迈进。据了解,近3年全市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各类资金累计达6亿多元,年人均达44元,大大高于浙江省人均7.8元的水平。目前,全市建成了63个综合文化站,所有的镇、村都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室;通过城镇机关、社区、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2000多支文艺团队活跃在城乡,推动了城乡文化的融合。

  在城乡文化“全覆盖”的同时,点滴累积的精神文明内涵和素质同步提高,并转化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持续动力。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