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来自嘉兴市咨询委、市农办农经局、市农科院的30多名研究员,成立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进一步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嘉兴乃至全省培养更多更好的农业类高技能人才。据了解,学院紧密契合嘉兴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已成立了嘉兴市现代服务业研究所,还通过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方式,成立了濮院毛衫产业集群工作站等相关专业科研机构,从行业企业中聘请一批客座教授,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
嘉职院校企合作能够呈现出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其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理念是先导
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
职业教育是与区域经济联系最紧密、作用最直接的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始终相互作用,互为结果。谋求经济发展规律与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正向耦合需要理念的引导。
嘉职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将“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最高目标,“以德育为先,以技术为重,以素质提升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把“办成一所从教者敬业、乐业,就学者宜学、乐学,社会企业满意,在区域人才培养上有突出贡献的综合性高职院校”作为学院“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指导方针,积极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产学合作之路。学院为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为框架,以“三对接”为基本内涵(专业设置对接产业调整、培养方案对接职业发展要求、教学内容对接岗位技术标准),大力推进以示范建设专业为重点、特色专业为主干的专业群建设。
2010年1月,在市政府的主导下,嘉职院牵头组建了由10个专业群校企合作分会组成的,近百家行业、企业单位参与的“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作为嘉兴欣禾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院校,嘉职院制定了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的“两化融合、四业贯通”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两化融合”即社会资源校内化、校内资源社会化;“四业贯通”即紧联产业、合作企业、精敬技业、优质就业。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盛健表示:“地方高职院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的程度决定了资源的共享度,其改革的力度决定了发展的高度,其与经济的贴近度决定了社会需求的满意度,因此‘两化融合’是基础,‘四业贯通’是根本。”
依托集团
深化校企合作新路子
在实践探索中,欣禾职教集团以“四个一”为抓手,即通过一组工作站紧联一方特色产业;一个职教集团链接一批骨干企业;一项合作工程锤炼一支“双师”教学团队;一堂工学结合课练就一班精艺人才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人才联合培养、校企资源共享、师资共培互用、专业特色共育的深化校企合作新路子。
人才联合培养学院将“对接产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以“三对接”为切入口,依托“集团化”产学合作平台,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图实现人才由学院、企业等联合培养的局面。
在核心课程建设上,学院推行“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条主线、二个系统、三层递进”的课程框架体系。“一条主线”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主线,将各类课程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融入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二个系统”指按照学习的系统性和知识生成的规律性,打破单门课程的学科知识体系,重构实践导向、内容系统的职业发展知识系统和职业技能实践系统;“三层递进”即按照职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发展能力的递进关系,重组与职场工作任务相对接的课程内容。
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嘉兴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的领导,与技术专家积极担任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专业改革与建设,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共同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深化订单式培养。
校企资源共享目前,集团成员间信任度不断提高,共同点不断显现,合作内涵不断丰富。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全面改革和实施,集团化办学成效初步显现。除与十多家企业成员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外,还扩大了与中职院校“3+2”中高职衔接、专科自考衔接,人才合作培养渠道大为拓宽;与会员单位合作建设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真实性教学场境与条件明显改善;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院重点课程开发建设、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到集团成员单位挂职锻炼、在产业集群建立工作站与工作室等形式,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态势良好;合作开展员工培训与技能鉴定、技术推广与指导、科技项目合作申报与攻关等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成效初步显现;企业对学校办学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多家企业向学院捐赠设备、设立奖学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既为职业教育赢得了优良的外部资源,也加速了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融合互动,更是有力促进了合作各方的共同发展。
师资共培互用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招式的专业实践技能。按照职业教育这些特点,学院积极开展“四个一”工程,以“一师联一企、一师结一师、一师做一项、一师带一批”为载体,加强专业教师企业经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四个一”工程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院专业教师联系企业、下企业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了学院产学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广大教师与企业建立了长期与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较为深厚的友谊,既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了专业教师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技术开发月攻关等社会服务能力,也为学生进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专业特色共育学院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整合形成了生物技术类、机电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外语外贸类、纺织服装类等10个专业集群,实现学院现有专业与海宁皮革、桐乡毛衫、平湖光机电、嘉善光伏电子、南湖信息软件、秀洲小家电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对接。
嘉职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根据嘉兴科技城电子通讯、软件外包、数据外包等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与嘉兴科技城管委会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在嘉兴科技城建立“嘉职院嘉兴科技城工作站”,启动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群与软件信息类产业群的对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更好地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与技术服务的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形成职业院校专业特色,提升职业院校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
据该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建新介绍,学院初步建成了“结构合理、运行良好、功能初显”的以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为纽带的产学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区域职业培训与鉴定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专业科研机构建设。学院结合嘉兴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现代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浙江大学—嘉兴市农村创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三农学院”、农业156号站、纺织003号站和嘉兴市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社会服务平台建设。2010年,学院累计派出21名教师参加培训与鉴定师资进修,17名教师(其中2名为集团成员单位教师)通过培训取得考评员和国家督导员资格,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超过6000人次,各类鉴定认证超过6500人次。
作为集团理事长单位,嘉职院也通过积极开展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共育共培、服务互惠互利的教学改革,实行“基地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培、资源共享”的方针,使专业定位与岗位需求,课程开发与岗位要求,教学实习与岗位工作对接,探索以工作任务确定学习任务,以工作环境配置学习环境,以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改革,“人才联合培养、校企资源共享、师资共培互用、专业特色共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新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