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的一员,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滨海开发战略,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会给嘉兴带来哪些实惠?嘉兴又将如何应对?
蓬勃发展中的嘉兴海洋经济
“发展海洋经济,嘉兴有很好的区位、资源、集疏运网络等优势。”市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嘉兴港区党工委书记王照祥称。
据介绍,我市海岸线总长约121公里,东起与上海交界的平湖金丝娘桥(也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带的东翼起点),西至海宁老盐仓。嘉兴港所辖岸线74.1公里,可建港岸线26.5公里,其中可供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岸线23公里,由东向西依次为独山港区、乍浦港区和海盐港区。
除岸线资源优势外,嘉兴的滩涂资源丰富,从岸线至理论基准面的滩涂资源达17万余亩,长江、钱塘江的丰富来沙和杭州湾北岸特定的水沙特征为人工促淤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03年以来,我市已完成围涂面积4万亩。在海岛资源方面,全市共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25个,均为无居民海岛,其中王盘山、白塔两个岛群具有较大开发价值。在海洋能源方面,嘉兴海洋能蕴藏丰富,沿海地区最大年平均风速达5.8米/秒,发展海上风电具有较好的条件。潮汐能理论库区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左右,可开发装机容量近900万千瓦。
此外,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临港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超200亿元。
“蓝色引擎”给力嘉兴“十二五”
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将打造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形成嘉兴等9个沿海产业集聚区。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市初具规模的港口物流服务业、临港产业等或将赢得新的提升,已具基础的海洋旅游业、海洋新能源、海岛开发等或将迎来新的突破。
滨海新区作为嘉兴未来增长极,如何让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轰鸣起来?王照祥认为,发展海洋经济,要围绕“大港口”、“大物流”建设目标,不断完善港口公共设施配套,打造独特的海河联运枢纽港,与浙北高等级道路实现无缝对接,建设现代化的港口集疏运网络。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嘉兴港与上海、宁波等国内大港的合作,着力将嘉兴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喂给港、长三角重要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发展海洋经济,要进一步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王照祥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本着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我市将以嘉兴港为依托,以滨海新区为主平台,合理布局、择优发展一批港口依赖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化工新材料、核电关联、能源、钢铁以及船舶等临港产业,扶持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旅游、港口物流等海洋服务业,积极引导现代海洋渔业创新发展。
“淘金大海”嘉兴已准备就绪
早在“十五”末,嘉兴就把发展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洋,提出滨海开发战略,推动嘉兴从“运河时代”迈入“海洋时代”。滨海开发五年来,港口物流、临港产业等异军突起,滨海开发成果累累。初尝海洋经济“甜头”的嘉兴,很自然地将自身的发展与海洋紧密联系起来。
在嘉兴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滨海”两字出现18次之多。充分挖掘“海洋生产力”成为嘉兴“十二五”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城市定位上,嘉兴“十二五”将建设杭州湾宜居型滨海新市;在产业布局上,嘉兴“十二五”将建设沿杭州湾北岸产业带。
如何用好海?用足海?嘉兴把发展突破口放在了“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上。
2010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构筑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嘉兴已有煤炭、石油化工品、钢材、石(木)材、粮食、生产资料等6个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项目纳入全省“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中,其中,钢材、粮食、石(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已经着手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石油化工品、煤炭等交易平台的港口基础设施配套已经齐全。
此外,宁波港集团、上港集团、浙能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先后入驻嘉兴港,并参与到嘉兴海洋经济发展中。在浙能集团投资建设的独山港区煤炭中转基地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项目支线工程围堤已开工建设。“两三年后,这里将建成一个年吞吐量达3100万吨的煤炭中转基地,外海进港的煤炭将通过皮带机输送到码头后方内河码头,由内河船舶运往腹地用户。”市港务局规建处处长丁家红描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