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一位赶超者的5年传奇 率先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结硕果
2011年2月18日 09:58 来源:嘉兴日报

 
 

  率先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结硕果

  过去的五年,秀洲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是“十五”末的2.8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0.5亿元,年均增长11.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9.8:59.8:30.4调整为7.1:60.9:32。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粮食安全有效保障,建成高标准农田7.2万亩,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称号。水产、林果、瓜菜等六大产业发展迅速,培育各类农业主体153家、休闲观光农业园18家,“三地一平台”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是“十五”末的1.9倍。新型纺织、现代家电、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9家企业被评为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个百分点。成功打造秀洲新区新商圈。四大专业市场销售额实现翻番。嘉兴现代物流园被列入“省部共建”重点物流基地、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开放型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外包和对外投资逐渐兴起。

  自主创新成为驱动秀洲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五年来,秀洲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体制机制,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生产经营类、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推进审批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完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整合区、镇国资公司,国有资产总额达到287亿元;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实施“强镇扩权”、“两分两换”,推进“两新”工程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制,基本形成“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金融创新,建立企业应急互助基金,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发行中小企业债权信托基金,组建区农信担保公司,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等抵押贷款模式;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招才引智工作成效明显,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0772人。

  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一心八园”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心八园”建设稳上推进,累计完成投入已达15亿元。成功引进张江上海药谷等一大批创新项目,累计入驻企业135家、科研机构4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积极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秀洲慧谷科技创业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R&D经费预计支出4.4亿元,是2005年的9.9倍。区域创新载体日臻完善。“十一五”期间累计建立市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6家,培育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累计专利授权数达到2600件,是“十五”期间6.6倍。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集聚,全区人才总量达到8.6万人。成功创建省级科技强区,跨入全国科技先进区行列。

  扭住城乡统筹,区域能级大提升

  在过去的五年里,秀洲坚持以城乡统筹为路径,加快一体化进程,区域能级实现新提升。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秀洲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入152.3亿元。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秀洲新区实验学校、浙江新安国际医院、运河文化公园投入使用,累计建成住宅147万平方米、商业商务楼宇67万平方米。不断提高外连内延水平,沪杭高铁客运专线、申嘉湖高速建成通车,新改建干线公路27.1公里、农村公路1307公里,改造农村桥梁125座,公交通村率达100%。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北部防洪、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农综开发、河道整治等工程,完成投资5.5亿元。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土地、水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创建5个省级生态镇(街道)。

  如今,秀洲建成区面积达43.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50%,秀洲新区建成区面积达17.8平方公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五大新市镇城镇建设投入达到66.8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新市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全面启动实施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十改联动”,稳妥有序推进“两分两换”试点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城乡网络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喷水织机废水集中治理不断推进,工业污水收集管网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级生态镇(街道)5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林木覆盖率达18.3%。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

  致力民生改善,画乡幸福指数节节高

  “十一五”期间,秀洲坚持以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五”末分别增长57.5%、74.9%,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8:1。全区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累计达20.4亿元,基本建成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的大社保体系。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省级教育强镇“满堂红”,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连年荣获省级“平安区”称号。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3%。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初中升高中段比例达97.2%。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和体育强镇建设实现“满堂红”。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实现标准化,省级卫生强镇实现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2%。以内,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惠及残疾人5162人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示范区。“十小”行业经营管理得到规范。

  构建“平安秀洲”,建立社会化大巡防体系,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全员维稳”模式在全省推广。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成功创建省“平安畅通区”。妇女、儿童、老龄、新居民事业加快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取得新成绩,国防、双拥、统计和档案等工作迈出新步伐,累计完成48件民生(实事)工程。统筹城乡就业成效明显,预计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3883人,新增就业岗位22400个,荣获“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区”称号。

  “十一五”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绩,与秀洲区政府的自身建设分不开,与秀洲的行政能力提升密切相关。五年里,秀洲坚持以依法行政为基础,改进政府服务,自身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区政府议事规则,坚持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重大事项、向政协通报政务情况,聘请区长决策咨询顾问,加快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累计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提案1176件,办结率达100%。畅通民意诉求渠道,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人民团体在联系群众中的桥梁作用,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参政议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画乡先锋”创先争优等活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和工程审计制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五载春秋,五年奋斗,坚实的物质基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画乡秀洲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宝贵财富。“十一五”的浓墨重彩,为“十二五”的发展铺陈了画乡新底色。有了过去牢不可破的深厚积淀,秀洲正满怀激情,迎接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十二五”,为画乡秀洲描绘更加绚丽的华美未来。

标签:秀洲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