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农田水利设施缺乏资金维护 即使有水农民也不愿出钱浇地
2011年2月16日 16: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哪个环节抬高了灌溉价格

  在庞家庄,等春灌的渠水来了,村民还要再浇两次麦子。庞洪增告诉记者,庞家庄无论是渠灌,还是井灌,都是由村里统一管理。

  记者了解到,庞家庄渠灌时,有“平浇”“掏浇”两种方式。所谓“平浇”,就是水顺着灌渠可直接进入耕地浇灌作物;而“掏浇”则是由于耕地地势较高,水需要靠水泵扬水从较低渠道中进入耕地的浇灌方式。由于增加了水泵柴油的费用,因而掏浇成本要高于平浇。

  而在庞家庄不论是“平浇”,还是“掏浇”,都统一收费。“2010年一亩地收40元,村里一分不留”。

  庞洪增还介绍说,该村用机井浇地,用一度电要收费0.7元,其中0.613元是电费,0.015元给负责开关水泵的机手,0.07元留作集体积累,维修设施费用。

  但在距庞家庄不远的贡家台村,村民每年春灌,小麦却只浇一次水。“不是不想多浇,实在是浇不起。”一位村民为此抱怨说。

  该村党支部书记宋仁才告诉记者,2010年春该村渠灌时,平浇地一亩收费56元,掏浇地一亩收费50元。

  “看似掏浇地便宜,实际费用更高。”一位村民为记者算起了经济账:“掏浇地虽然收费便宜6元,但要个人负责抽水水泵柴油钱,有的地块需要几级扬水,核下来,浇一亩地要八九十元。”

  在贡家台村,渠灌和部分井灌都承包给个人管理。

  该村17处机井中,有10处是村民自己联户打的。村民用这10处井浇地,用一度电收费1.5元。而7处村集体机井则一度电收费1.2元。“这1.2元除了电费、给机手的费用,剩下的也是留作村里的积累”。

  这样算下来,贡家台村井灌比庞家庄就平均贵了一倍。而记者了解到,同是位于石津灌渠魏桥段,用渠水浇地最便宜的村庄一亩地也就30元,贡家台村一些地块的费用却是这个价格的3倍。

  “种一亩地,好年景麦子能收900斤,2010年一斤麦子卖0.94元,900斤麦子也卖个850元左右。”贡家台村村民宋殿臣告诉记者,两次施肥的费用就200元左右,再算上种子、农药、机耕等费用以及浇地的费用,“850元最后能落一半就不错了”。

  面对每亩八九十元的浇地费,难怪贡家台村民向记者惊呼“浇不起”。

  “以石津灌渠为例,水利部门卖给各村的水价都一样。”对于贡家台的渠灌收费标准,孙建勋也颇为吃惊,按流过斗渠口的水量计算,一个流量的水价为14205元。“价格是由河北省物价局等多个部门制定的。”他强调,这个价格也就是供水成本的三分之一,政府要为此补贴大量资金。

  那么农民浇地的价格是如何形成巨大差异的呢?

  “渠水流经斗渠、农渠、毛渠进入耕地,在这个过程中,流经的距离不同,造成渗漏的多少有差别,会影响各村浇地的价格。”但孙建勋同时强调,差别不应大到如贡家台村这种程度。

  为此孙建勋给记者按起了计算器:“按照贡家台村春灌用水最多年份时的7个流量来计算,这村有灌溉耕地2800亩,核算下来他们交给水利部门的水费每亩不到36元。”

  到底是那个环节抬高了贡家台村的渠灌价格呢?有关人员为此分析指出,出现这种情况,正是与灌溉管理方式有关。

  “近年来,村里春季渠灌承包给个人的越来越多了。”村支书宋仁才告诉记者,村里由承包人负责管理村里的渠灌,并收取相关费用。“承包时,村里提出最高限价,公开竞标。”

  2008年,贡家台村由一年一包,转为了三年一包。记者了解到,2010年,原承包人转包给了现承包人,每亩的费用却一下子由原来的43元提高到如今的50多元。

  宋仁才解释说,这其中除了交给水利部门的水费,还包括给用水化协会的管理费用每亩5至6角,春灌时护渠的费用每亩4至5角,以及承包人的收益。

  早些年间,有1300口人、2800亩耕地的贡家台村春季渠灌也是由村里统一管理。

  “但每年收费就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他回忆说:有人抽好烟、喝好酒,一到收浇地费用就说没钱。 “那时,还能动用行政手段,为此还得罪了不少人。现在这样可不行了。”有人不交浇地的费用,其他村民难免有意见。“个人承包后,承包人实在收不来浇地的费用,也没人说三道四。”

  但对于承包的一些弊端,宋仁才也深有感触。“最多只是包三年,承包人对于村里灌溉渠系的日常维护,极少投入。”同时灌溉的质量也大打折扣。“春灌按亩收费,眼看水还有10米才到地边,这头就把进水的口子封死,看着水一点一点‘控’过去,渠灌成本倒是节约了,地却没浇透。”而对于村里个别难灌溉的地块,浇水成本较高。“成本高就不给你浇,赔钱的买卖反正不能干。”

  为此,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宋仁才坦言,对渠灌是应该“包”下去还是“统”上来,他很是“纠结”。

  26年水位下降36米

  就在2010年,由于水位下降,庞家庄1984年打的三处机井都抽不上水了。“打井时水位还在地下42米,而2010年水位已下降至地下78米。”庞洪增不禁咋咋舌:“26年间,水位整整下降了36米。”

  为了能继续使用,该村请修井队磨宽了下端口径,将水泵放置在了地下96米处。灌溉时,水泵又可以继续忙碌地抽取地下水。

  “河北省每年超采地下水大约在50亿至60亿立方米。”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小山不无忧虑地记者说。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水利部门提出了:充分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但刘小山表示:一边要保证农业生产,一边要控制地下水开采,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河北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6800万亩,其中渠灌面积1800万亩,井灌面积5800万亩。

  种了一辈子地的庞洪增对记者感叹:地上水可用但不可靠。

  40年间,河北省用于农业灌溉的地表水减少了近一半。河北省水利厅农水处刘建明介绍说,河北省灌渠每年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由上世纪70年代的70亿立方米已下降到如今的30亿至40亿立方米。

  1996年,由于天气干旱,贡家台村的玉米颗粒无收,该村开始大规模打机井正是始于那个给村民留下痛苦记忆的年份。

  孙建勋提供的一个数字更是令人惊心: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干旱,水库供水不足,很多耕地都没能浇上渠水,使得石津灌渠魏桥段2004年渠水使用量一下减少了1/8。

  他解释说,这就意味着有1/8原本使用地表水灌溉的耕地改用了地下水。他认为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不用渠灌,田间的水利设施很快就被破坏。“原本的灌渠不是被推平用来耕种,就是被取土用来垫房基。要想再恢复起来可就难了!”

  记者了解到,石津灌渠主要是春季灌溉,有时搞秋季灌溉,并非一年四季提供渠水。所以农民一般小麦用渠水春灌,而玉米、蔬菜等用水与渠灌供水时间不同,只能用井灌。刘小山认为,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下水灌溉的增加。

  2007年,刘小山开始参与的一个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正是探讨北方井渠结合灌溉的用水管理问题。他认为,解决保证农业生产与控制地下水开采二者矛盾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有专家指出,为了保护农民种田积极性,农业用水一直没有收取水资源费,因而农业灌溉存在一些盲目用水的现象。记者了解到,河北省为此正在一些地方试点农业用水的“定量管理、超额加价”,通过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国内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