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专题2009  >  项目提升年  >  新闻速递
“五大工程”合力助推平台建设 推动产业集聚 培育龙头企业
2011年2月16日 08:44 来源:嘉兴日报
    春节上班后,江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副总经理李翔每天像打仗一样,见客户、谈项目、看现场、签协议……昨天,他再次与香港的一家企业就总投资8000万元的影视和户外传媒后期制作基地项目进行深入对接,过不了多久,该项目将正式落户园区。李翔介绍说,该园区今年计划至少引进10个以上的优势项目。

  “十二五”美丽蓝图已经绘就,开展“平台建设年”活动的号角已经吹响,从机关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全区上下正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服务业“优先工程”、主导产业“集群工程”、企业培育“龙头工程”、平台建设“基础工程”,“五大工程”给力平台建设。

  强力推进招商选资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跑企业、搞调查、会客商、定方案……新年以来,区招商局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德国的航空产业项目、韩国的汽车电子项目等一个个大项目洽谈甚欢,入驻意向浓厚。

  “我们现在是招商选资,把符合产业定位的优势项目引进来。”区招商局局长严加友介绍说,全区将向重点产业倾斜,以产业集聚为导向,加强新能源、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传统产业提升等五大产业的招商选资。全年将在国内外举办各类招商活动数十起。

  在引进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同时,各镇(街道)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了突出位置。王江泾镇加快以南方不夜城为主的商贸集聚区、以南方纺织城为主的专业市场等发展;油车港镇加快推进麟湖新城开发建设;新塍镇则着力建设民间民俗特色文化街,推进蓬莱休闲园的整体开发……

  区三产局局长韩建忠说,今年全区将大力推进空港物流城和麟湖新城建设,不断壮大商贸流通业,推进楼宇经济的二次招商,加快培育旅游产业,确保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增加两个百分点以上;全区三产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70亿元以上。区招商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在引进的外资项目中,力争服务业比重占30%以上。

  培育大产业大企业

  加速产业集群形成

  “我们全面走访重点企业,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协调解决。”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经贸处主任徐锡华介绍说,今年要重点推进龙腾科技、天正智能网、昊博太阳能电池、上海药谷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聚。

  围绕“平台建设年”活动,大力引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创建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区经贸局局长张晓江告诉记者,今年全区在着力大平台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现代纺织业、新型电器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和为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等五大现代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配套、产业链相连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为了培育大产业和大企业,今年全区引进与建设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项目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不少于35项,当年完成投资不少于25亿元。与此同时,还将提升雅莹、龙源、台华、福莱特、振申、生辉照明、敏胜汽车等龙头企业。“今年全区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80家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7家,超20亿元的企业1家!”张晓江说。

  全区行业龙头企业——嘉兴敏桥(敏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挺告诉记者,随着汽车产业的崛起,他们公司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敏桥公司、敏胜公司2010年共实现产值3亿多元,今年企业计划投入几千万元新建厂房。“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产值过10亿元!”陈海挺说。

  强化平台基础建设

  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引进和建设项目,离不开平台基础建设。全区各个相关部门积极加快推进“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通过平台建设“基础工程”,当年重点抓好全区130项总投资82.5亿元的基础工程项目。

  区发改局局长助理李彦翔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区发改部门正忙着排项目计划,3月上旬,全区将掀起项目集中开工潮。为确保项目的推进,区发改等部门不断细化建设计划,明确责任,对接项目,密切跟踪,强化项目服务,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作为全区招商和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自开年以来,不断加强对项目的统筹协调服务,通过现场办公、部门协调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项目推进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快推进万科地产、上澎太阳能电池等14个新开工项目,确保上半年全面开工。区相关部门将强化监督考核,建立相关机制,优化审批服务,确保今年全区平台建设“基础工程”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标签:平台 责任编辑:吴怡之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