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大小城事
重庆文化墙现雷人语句 居民称话糙理不糙
2010年12月20日 08:31 来源:重庆晚报 记者 彭瑜

回兴街道化家湾民乐园小区文化墙上的顺口溜

农转非居民围着文化墙念顺口溜  

渝北回兴街道一小区,文化墙惊现“雷人”言子   

“我屋婆娘实在恶,每天给她洗臭脚”

  “鲢鱼不办鲤鱼仔,公公莫进媳妇房”

  有人认为这是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很亲切,有人质疑内容低俗   城市小区出现这样的顺口溜,你怎么看?

  “我屋婆娘实在恶,每天给她洗臭脚”、“有个大嫂怄粗粗,嫁个男人像头猪”……最近,渝北区回兴街道化家湾民乐园的男女老少,大都能够来两句这样的顺口溜。因为,小区新增添了54块文化墙,内容就是这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鲢鱼不办鲤鱼仔,公公莫进媳妇房……”昨日,记者来到渝北区回兴街道化家湾民乐园。十几个60岁左右的大爷、婆婆正围着一幅墙上的字画指点着什么。一位大爷刚念完这句顺口溜,周围的人立即笑得人仰马翻。

  “笑啥子嘛?这是说长幼有序,要讲伦理道德。”这位大爷大声辩解后,大家连连点头称是。

  28栋8楼居民陈尚玉告诉记者,这是小区新建的文化墙,现在这里可热闹了,每天大家没事就盯着文化墙念两句,可开心了。

  “啾啾妹,哒哒妹。拉起我来配一对,一对妹儿眼睛鼓,想吃隔壁的肥鸡母”、“叮叮猫,红爪爪。哥哥起床打嫂嫂。嫂嫂哭,回娘屋,一晚豆花一碗肉”……在小区的墙上,用艺术字书写着这样的顺口溜,旁边还配有彩色漫画。记者数了一下,像这样的文化墙,小区一共有54块。

  这些顺口溜 你说糙不糙

  -我屋婆娘实在恶,每天给她洗臭脚。兄弟老表莫要笑,耳朵火巴了抹不脱。居民释义:夫妻恩爱趣事

  -茶子花开粉嘟嘟,有个大嫂怄粗粗。我问大嫂怄啥子,嫁个男人像头猪。居民释义:妻子恨铁不成钢

  -婆娘算盘打得抠,炒菜从来不放油。晚黑亲热我不干,双方一个占一头。居民释义:“抗议”妻子太抠门儿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娃要吃肉,老汉莫得钱。想找东家借,利大又难还。想去走亲戚,又怕别人嫌。煮钵萝卜汤,喝了想明年。居民释义:自我激励,争取美好生活

  -这山没得那山高,那山有株好花椒。我想摘那花椒尝,麻嘟麻嘟啷开交。掌厨师傅手艺高,金锅煮,银锅熬,满屋香气往外飘,周围团转都尝焦。居民释义:邻里和谐相处,分享劳动成果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毛铁。毛铁打了三斤半,娃娃崽崽都来看。毛铁打到五月五,白糖粽子送丈母。丈母不吃菜豆腐,想吃隔壁的肥鸡母。

  居民释义:孝敬长辈

  -楼上客,楼下客,细听幺师办交接。包袱行李各拿各,总而言之错不得。拿错了,舍不得;拿多了,要缺德。你来找老板,老板不晓得;你来找幺师,我要遭日诀。居民释义:善意提醒

  -男打单身好吃亏,买个蹄髈罐罐煨。油水还没熬出来,鼻子眼睛都是灰。居民释义:单身日子不好过,赶快成家立业

  ……

  “晚黑亲热我不干,双方一个占一头”   看嘛!这些内容好低俗   [这事居民怎么说]   “一下田来稗子多,扯了一窝又一窝”   懂不?这是教育不忘本

  “一下田来稗子多,扯了一窝又一窝。又要低头提裤子,又要抬头唱山歌……”28栋的王崇惠,最喜欢没事念念这些顺口溜。她说,是这些顺口溜伴随他们这一代人长大的,现在进了城当了城市人,突然念上几句又让人想起过去那些艰苦、难忘的劳作岁月,既温馨还质朴。她说,这些内容会让人不忘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67岁的柯家强说,这些顺口溜虽然看上去粗糙,甚至有些俗气,但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低俗不文明,恰好是反映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有农民的劳作场面、婚丧嫁娶、邻里相处等。他说,进城10多年了,但当年农村的生活劳作情景常在梦里出现。

  “大田栽秧活路多,爱吃烧白肥坨坨。顿顿要把牙祭打,人些做事才松活。”柯家强说,这说的是干农活的事;“这山没得那山高,那山有株好花椒。我想摘那花椒尝,麻嘟麻嘟啷开交。掌厨师傅手艺高,金锅煮,银锅熬,满屋香气往外飘,周围团转都尝焦。”柯家强认为,这正是反映了质朴的农民分享劳动成果;“水也长来山也高,想讨媳妇莫心焦。提块腊肉来问我,箍桶还需老篾条。”柯家强称,这描写的是托人说亲的事情。

  居民陈明芬说,认为顺口溜内容不合时宜的人多是年轻人和原来的城市居民,他们都没有农村劳作生活的亲身体验,因此持有异议是可以理解的。她说,这些顺口溜符合农转非居民的文化需求,只要讲清楚每段顺口溜的寓意,每个人都会很回味农村劳作生活的艰辛,更加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太低俗了!”居民李先生将记者拉到一边,反问道:“这样的内容能够上文化墙?”李先生指着这些顺口溜逐一向记者分析——

  “晚黑亲热我不干,双方一个占一头”,李先生说,这样卿卿我我的事写在文化墙上,不雅观;“少的在把幺妹盯,老的在把烟杆摸”,李先生认为,打情骂俏的事儿也能念得出来?

  不愿透露姓名的一名30多岁的女子称,自己都不敢看这些顺口溜,她认为这些内容大多数不文明,让人听起都面红耳赤的。她说,大家都是文明的市民了,还把乡下那些老掉牙、土掉渣的粗俗文化带到城里来,实在要不得。

  “小小鸡公学开叫,把你老汉吓一跳。冠子都没长齐展,也想逗妹笑一笑……”谈话间,一群10来岁的孩子,也念起了顺口溜。一年近40岁的居民说,他的儿子正好10岁,偶尔也会念上一两句这样的顺口溜,他担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探索 这应是农转非居民最需要的

  回兴街道宝圣东路社区主任涂忠菊介绍,宝圣东路社区是一个农转非社区,社区2030户居民绝大多数是农转非居民。涂忠菊说,以往小区也办过不少黑板报,但是吸引力不够,有的居民还悄悄搞破坏。她说,这次很特别,顺口溜文化墙创办一月多了,天天阅览的人不少,更没有遭到人为破坏。

  回兴街道聂主任告诉记者,农转非居民融入城市,并不是简单的人进城,落了户,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文化的层面融入城市。街道一直在努力探索农转非居民最需要怎样的精神食粮,什么样的社区文化才是他们最欢迎的。聂主任说,学文件、写标语、办黑板报等,能够起到教育居民的作用,但如何寓教于乐,让他们更容易、更乐于接受,街道一直在文化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不断探索。聂主任认为,同样是讲和谐、说孝道、谈守法等,流传于民间的谚语、俗语、甚至顺口溜,更符合农转非居民的胃口,与他们的距离更近,更能达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效果。

  聂主任称,这还是个探索,希望能不断加以完善。

  淡定 这是他们自娱自乐自我教育

  西南大学民俗学专家余云华说,民俗文化没有具体作者,是老百姓自发创造的结果,相对标语、板报等政策的上层文化的规范化,民俗文化具有情趣化的特点,在笑声中阐明道理或观点。余云华称,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学创作,它反映的内容不能完全与现实划等号,与主流文化并不针锋相对,也有相融的一面。

  余云华指出,农转非居民融入城市有一个过程,在很多方面还一时不能适应城市。他认为,类似这些顺口溜民俗文化,与他们更接近,更能被他们接受,要禁止是不可能的,它能自发流传,只能平静地面对。

  这些顺口溜究竟能否上文化墙?余云华说,相对农村民俗文化,城市的民俗文化更过之无不及;作为除法律外另外一种人类社会的约束行为,民俗文化还是能发挥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社会功用,服务大众的。他说,类似顺口溜这样的民俗文化能否上社区文化墙,还需相关部门的规定和引导。

  晚报时评

  这些年,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五湖四海背景各异的人群,开始了以社区聚生为特征的新生活圈子,社区文化作为必然的伴生现象,就面临着往什么方向建设、改造、发展与努力的问题。

  应该说,在这之前,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有传统的公德良序在支撑与协调着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各有各的乐趣。毋庸讳言,农村生活,本质虽要“野”一些,“糙”一些,但它透露着真实与率性。因此,只要我们在宣传时做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让低俗与通俗混淆,就不必大惊小怪。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何尝不是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与补充?

  另外,从文内列举的顺口溜来看,相关部门是做到了这些的……因此,我们应该为乡土文化进城叫好。(记者彭瑜摄影报道)

标签:文化 责任编辑:俞佳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