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当提前为新兴产业预留“容身之所” 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2010年12月3日 08:10 来源:嘉兴日报
   一个城市的土地,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在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物以稀为贵的当下,如何通过节约用地增加土地供应,是各级政府头痛的问题。近日,海宁市政府出台节约集约用地新政,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作为专项奖励基金,鼓励企业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的方式盘活存量土地,预计今年可提取6000万元奖励基金。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和嘉兴其他地方一样,这些年来,海宁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全市人均耕地只有0.77亩,土地增量已极其困难。但是,新兴产业还在不断涌入,关系民生的保障性房地产项目也急等着用地,是惜土如金还是大手大脚,是节约利用还是随意对待,关乎整个城市的前途和命运。

  实际上,就盘活存量土地一事,海宁市政府此前已绞尽脑汁,比如鼓励企业“零耗地”招商等等。形势确实严峻,一边是耕地红线不能破,一边是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工业用地使用效率不高,可以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土地潜力越来越小。

  此次海宁出台新政,除建立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奖励基金外,凡企业新建项目容积率超过1.2以上部分,每新增667平方米建筑面积折算为节约1亩土地,奖励1.5万元;通过加层、老厂房改造提高容积率,容积率超过1.0以上新建部分,每亩奖励2万元。这种直接以容积率为标准的奖励机制,显然旨在改变粗放型土地使用观念,用今天的惜土如金,为子孙后代多挤出一点发展空间。

  其实,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指标都偏低,城市不缺存量土地,缺的是高效利用。在企业建设之初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意味着同一块土地上可以建起更多厂房,容纳更多经济实体,避免工业用地的无谓消耗。提前为新兴产业留下发展空间,免去以后遭遇“退二进三”之类的发展阵痛。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工业经济进入“亩产论英雄”的当代,衡量企业规模大小、档次高低的标准早已不是占地多少亩,而是用最小的土地资源换取最大的效益。奖励企业提高容积率,既符合工业经济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化的大趋势,又能减少工业用地供应,为新兴产业预留“容身之所”,其导向性意义不能低估。

标签:产业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