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样本的创富求索—南梅村创先争优调查(上)
2010年11月3日 13:55 来源:秀洲新闻网 张兆利 吴桂潮 王绘

   

  ――对秀洲区南梅村创先争优统筹发展之路的调查

  【核心提示】  

地处偏远的秀洲区王店镇南梅村,近年来,通过因地制宜盘活人力、土地、文化等创富资源,探索城乡统筹之路;通过以求新,提升劳动价值、科学配置资源、构建生态文明、激活发展潜力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统筹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从而让资源贫乏、基础落后的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充分就业人尽其才的保温产业村、地尽其用村民变市民的统筹先行村、气韵生动文风习习的和谐生态村,成功实现了全村就业创业相促动、生产生活相分离、生态文化相融合……其发展现象、探索之路令人关注与深思。连日来,本网记者深入南梅采访,近日将推出连续报道,对此现象进行剖析,以供借鉴。

 

  【南梅之变】

    南梅村地处秀洲区、海宁市、海盐县交界地带,距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3公里,素有梅里之乡之称。全村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1908人,17个组,508户农户。区域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五年前,贫穷落后曾是南梅这个村子的典型特征。2004年底,南梅村的村级经济负债额高达47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仅7100元。然而,仅仅五年,南梅村变了:到2009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9.3万元,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9.75,农民人均年收入节节攀升达到1.3万元,全村计划生育符合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太阳能安装率80%,合作医疗参保率97.6%。义务教育入学与毕业率100%,城居农养老保险参保全镇领先。

  村民富了,生活变了样。大大小小的各类荣誉也交相辉映。五年间,南梅村先后荣获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科普示范村、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浙江省首批村级体育俱乐部;嘉兴市文明村、嘉兴市生态村、嘉兴市科普示范村、嘉兴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嘉兴市农机安全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南梅村之精彩蝶变原因何在?村党支部书记沈爱明一言以蔽之:在统筹发展中创先争优,出新路,出精彩!

 

  【南梅现象】   

  早晨,一走进南梅村,你就会看到一大群上班族正赶往城镇上班,田里看不到劳作的村民,与城里的小区一样,整个村子里静悄悄的。经抽样调查发现:农户家中,18岁至60岁的村民几乎已全部实现就业。

  这一现象让我们生奇,便来到村里作进一步了解:全村508户村民中,40%以上家庭已脱离农业生产,40%以上正打算将承包田委托给村专业合作社打理,1100余名全劳力就业大军中,有近50%的村民从事保温建筑行业……村委会这些统计结果证实了南梅人的就业率之高。

南梅现象,村干部给我们总结了6个字:活、活、活。     

   “活  ——这里是一个充分就业人尽其才的保温产业村

说起顾介民和张春华,南梅村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缘由就是,他们2人创建的鹏飞绝热、振申绝热公司把几乎半个村的劳动力吸纳了去。       

这是2家做保温材料的公司,作为老一辈的创富带头人之一,从南梅村走出的鹏飞绝热公司老总顾介民回忆说:1988年始,我们南梅村人就开始做保温材料行业的生意,逐渐把南梅口碑在全国打响了。

口碑效应带来了市场占有率,如今,南梅村人已占据了保温行业的大部江山。青藏铁路沿线所有的护坡、隧道、路基的防建工程大部分用的是南梅村人用碎玻璃生产出的泡沫玻璃。而在高性能泡沫玻璃领域,能与世界500强匹兹堡康宁公司同台竞技,最后成为国家项目江苏天然气接收站泡沫玻璃中标商,是振申绝热公司的骄傲。南梅村成了保温产业企业家和高端技术人才的摇篮,也成为全国保温产业发展的总部基地。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两个保温创始人带动了数十家保温企业应运而生,保温产业的崛起,让南梅人跟着沾光。由于保温安装项目主要在外地,南梅村人的足迹便随着业务需要踏遍大江南北。全村508户农户,从事保温材料安装的村民就达500多名,村级劳务经济初显规模,他们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每人的年纯收入少则三四万元,多则十万元以上。

据了解,全村现有劳动力1100人左右,除每年约有500人次,在从事保温产业外,南梅村还实现了人尽其才充分就业。其中有300人左右,在从事家庭作坊的羊毛衫加工;有260人左右,在工业园区上班;有60人左右在从事个体小家电行业;有50人左右,在合作社从事现代农业。

  活  ——这里是一个地尽其用村民变市民的统筹先行村     

  走进南梅村,水稻长势喜人,桑叶缀满枝头,提起这些传统农业,村民们都会说到这两年来村里成立的两个合作社,让他们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200812月,我们成立了秀洲区首个蚕桑专业合作社,集中发展桑果、桑木耳和蚕茧,由起初的11个社员作为股东,发展到现今200余户社员参与,包括周边的庄安村民。去年底,合作社实现收入102万元,户均年收入7万元左右。桑产业发展形成了循环经济,效益大大提升。村支部书记沈爱明介绍说。

  去年9月,南梅村又成立了爱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水稻、油菜、大麦等作物进行机械化全程服务,做到育秧、插秧、植保和收割一条龙。第一年耕种土地面积800亩左右,占全村水田面积的30%,一年下来,除去返还给农户的700/亩的稻谷外,合作社产生微利,实现了公益化发展的初衷。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南梅村现有土地29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是1152亩,剩下的土地基本上由两个合作社来运营。目前,全村近80%的村民已经自愿加入合作社。

  有了合作社,南梅村民成了甩手掌柜,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66岁的王根宝说:现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身体也好了很多。

区有关部门认为,南梅村的举措为缓解农村劳动力难题、提升社会服务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益尝试,实现了农户生产生活分离,加快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活  ——这里是一个气韵生动文风习习的和谐生态村     

  9-10月,正是嘉兴本地特产——南湖菱上市的季节,而王店镇南梅村村民种植的马家荡有角红菱也已到了采摘收获的时候。清新、清凉、清香,和风飘过的水塘边清气怡人。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该村种植红菱的长水塘边,看到不少菱农在绵绵细雨中划着菱桶采摘红菱。据了解,南梅村种植红菱已有100多年历史,该村现有红菱100多亩。

  美丽的红菱引出了红菱文化,与村里传统的缫丝车、水车、稻桶、织布机、风车一起,走进了村里的民俗文化馆,这些泛黄而破旧的农具被当成宝贝一样保存着,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最年长的风车已经114岁。

  为了构建生态文明,保护传统文化,我们村自发筹建了这所民俗博物馆。村支书沈爱明自豪地说。这只是文化南梅规划建设的一部分,在文化发展上,逐步富裕起来的南梅人的眼光更长远。

  近年来,南梅村逐步形成农民公园--文化活动中心--民俗文化馆--王逵故居--百亩梅园--百亩果桑园--百亩红菱--百年古树--农家乐--朱彝尊文化长廊--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10多个梅文化系列产品。如今,人文气息浓郁,创富气息活跃的南梅村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文化和谐发展的特色之路。

    随着全区两新工程的推进,规划中的南梅村民将被集聚到城镇的新社区,创新思想活跃的村党支部一班人,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生态文化传承,城乡统筹后的南梅村人将过上越来越甜越来越美的幸福生活。   

标签:创先争优 责任编辑:吴怡之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