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块平整、渠网配套、道路畅通、绿化整齐、稻田青翠、白鹭翩跹、居民新村错落有致、现代社区配套齐全……日前,国土资源部上海督察局领导在南湖区七星镇考察时,情不自禁拿出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我对理想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向往,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现实的印证。”
作为嘉兴市以“两分两换”推进“两新”工程的先行区,南湖区的实践成果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如何通过将农村居民整村迁移到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提升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如何通过建成大面积、连片高标准农田,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农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目标,是上级检验嘉兴“两分两换”成与败的重要标准。
据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至今,南湖区“两分两换”工作做到建新和拆旧同步进行,已经启动的凤桥镇星火村等6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已经搬迁农户1000余户,复垦土地600多亩,成为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度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县(市、区)。
“从实践情况看,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明显。这归功于我们在‘两分两换’开始推行时就规定‘安置区占地面积不超过整治区’。”市国土资源局南湖区分局局长苏志兴说,“安置区居民户均使用土地面积也有严苛的规定。联排的户均使用面积(包括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不超0.5亩;公寓房户均不超0.3亩;另外可享受住房面积110平方米但选择90平方米的农户,每户奖励3万元。这样一来,农户户均占地从原先的1亩降到0.4亩。”
“节省出来的土地,再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市国土资源局南湖区分局副局长张卫东说,投资4亿多美元的敏实集团电动汽车项目一期375亩土地能够得到及时落实,就是得益于“两分两换”腾出了空间。
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南湖区非常重视土地复垦的连片性。因为对于土地来说,只有连成片才能实现最大的利用价值。为此,在制定政策时,南湖区有意识地引导以村为单位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政策规定,对于没有连成片的土地进行复垦,每亩只能获得7万元的复垦补贴;10户以上的连片土地复垦,每亩的奖励额增加到10万元;而50户以上的连片土地复垦,奖励金额增加到每亩12万元。正是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规划搬迁581户农户的余新镇余西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截至目前已有520户农户签约,预计今年年底就可实现整村搬迁。
“不复垦土地,就没有新的发展空间。”“完成不了复垦任务,全年的工作成绩就会大打折扣。”这是悬挂在南湖区各镇负责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年,南湖区将各镇复垦耕地任务完成情况与用地指标进行挂钩,通过这样的倒逼机制,鼓励各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南湖区规定,各镇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所得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必须坚持“谁复垦,谁使用”、“有复垦实绩,才有使用指标”。更严格的是,要想使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各镇必须完成80%以上的土地复垦任务。完成80%能申请40%的土地使用指标额度;完成90%可申请60%的土地使用指标额度;只有100%完成复垦耕地任务的,才可申请100%的土地使用指标额度。
领导重视加上督查到位,是南湖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一大法宝。今年,南湖区启动主要领导联系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制度。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联系一个项目,月月考核进度,周周都有汇报。同时,引进监察局督导机制,提升各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执行力。区监察局根据各镇复垦耕地任务完成时间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进表的安排,不定期核查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是否符合。对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组织领导不力、推进速度缓慢、工程建设质量低劣的单位和个人,区监察局还将给予通报批评。
“我们列入省土地综合整治的6个项目,肯定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届时,不但耕地标准大幅提高,而且还可新增耕地面积2700亩。”苏志兴说。